2018年,铃木退出中国市场,当时的董事长铃木修放话:“我就是死,也不会向中国市

红尘墨色染 2025-04-24 14:52:19

2018年,铃木退出中国市场,当时的董事长铃木修放话:“我就是死,也不会向中国市场低头!”随后他以一块钱的价格将手中50%的股份甩卖给长安,那股硬气劲儿让人佩服!转眼多年过去,如今铃木修后悔了吗? 当初,铃木退出中国市场,实则是迫于“形势”,国内市场小汽车遍地开花,铃木还是那“老三样”,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1984年,铃木将发展目光放在了中国,当时的中国虽然在科技、经济发展领域稍显落后,但却拥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铃木选择彼时入驻中国,并不是脑子一热。 那一年,铃木将技术提供给中国市场,成为了进入中国市场最早的日本汽车公司之一。 对于中国而言,能够获得先进的汽车研发技术固然可喜可贺,因此对于铃木的到来,中国给予热烈欢迎。 铃木此举也算是互惠互利,与中国而言,将带动中国汽车领域的发展,于铃木公司而言,则获得一个巨大的市场,让铃木公司能够大张旗鼓、大干一番,说不定就能凭借该机会碾压一众“对手”。 刚入驻中国那会儿,国内市场的汽车种类并不算多,铃木算是占据了“先机”,受到中国群众的大肆追捧。 1993年,铃木和长安“合作”一同合资成立了长安铃木、奥拓、雨燕这些经典车型,价格合适、性价比高,在中国汽车市场遥遥领先,为铃木创造了很高的收入。 这让铃木董事长不止一次感慨自己当初“入驻”中国的行为无比正确,也因此变得骄傲自满,然而,时代是发展的,如果眼光一直停滞不前,就如同在落后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铃木虽然性价比高,可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下,它的款式显得过于老套,人们的眼光一直在提升,有了更好的选择,谁还会一直选择“老爷车”呢? 铃木因为“固步自封”在中国的销量连年下滑,生产的汽车也被一些外观酷炫、性价比高的小汽车替代,虽不至于在中国市场无人问津,可经历过辉煌的铃木也无法直视突如其来的惨淡。 尤其是一些汽车频频进入大众视线,中国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像奔驰、奥迪、丰田、大众……这些汽车为众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铃木销量遭遇断崖式下跌,一度进入低谷期,然而,铃木董事长铃木修对于这样的变化,却有着自己的看法。 “他们根本不懂铃木车的优势,只在意酷炫的外观,他们不明白,性价比高才是真正的王炸,时间会证明一切,铃木生产的小车才会成为未来的趋势。” 显然,铃木董事长铃木修“自大”惯了,不认为是自己公司生产车辆的款式过于“老套”,也不愿承认一些汽车公司是后起之秀、后来者居上。 铃木修没有意识到中国市场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没有意识到彼时的中国早已经不是30年前的中国,群众过上了更好的生活,也有了更高的追求。 譬如物质生活富足的人,将不会再满足物质带来的快乐,而是会转向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渴望精神得到真正的富足。 相较于铃木,当初与之合作的长安便认识到了这种变化,也曾向铃木董事长提出建议,希望其将汽车的发展目光放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这样或许还能赶上一波“潮流”。 但没有意识到中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铃木修直接拒绝了长安的建议,并表示在中国进行新能源汽车投资风险太高、太大,一旦失败,根本承担不起这么大的损失。 中国民间有句俗话:良言难劝该死的鬼!长安提出的建议被拒绝之后,转身离开,至于铃木在中国市场未来的走向、发展趋势如何,都与长安无关。 2018年,铃木董事长铃木修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宣布铃木正式退出中国市场,更是放话,即便是死,也不会向中国市场低头,而后以1块钱的价格将手中50%的股份甩卖给了长安。 铃木修的举动对于长安而言无疑是意外之喜,既得了中国巨大的市场、又得了铃木的股份,长安发展趋势锐不可当,如今几年过去,长安赚的盘满钵满,而铃木却无人问津。 铃木修对于当初的举动感到后不后悔,不得而知,但可以确认一点:中国市场一定不可忽视!

0 阅读:85
红尘墨色染

红尘墨色染

感谢关注,期待与您分享更多好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