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月宫一号”科普基地开放参观,校外观众观摩月壤种菜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4-24 15:06:42

24日是第十个“中国航天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月宫一号”科普基地面向校外开放,吸引了近400名观众入校参观。北航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教授刘红介绍,这是我国首个空间基地生命保障地基综合实验装置,完成了世界上时间最长、闭合度最高的密闭生存实验。目前,月壤种菜、微重力生物实验等正在开展。

9时许,第一批观众进舱参观,博士研究生讲解员陆月盈带领观众了解“月宫一号”的前世今生,“约20年前,刘红教授带领团队开始研制‘月宫一号’,为人类长期驻月生存搭建类似地球生态环境和生命保障的房子。”她说,在这间不大的舱体里,8名志愿者曾连续分批驻留了370天,首次实现了“植物-微生物-动物-人”四生物链环的人工闭合生态系统,证明了人类生活所必需的物质可以在此循环再生。

“志愿者的吃喝怎么保障?”“‘月宫一号’未来会登上月球吗?”“植物舱里面种的是什么?”……好奇的观众纷纷提问。“里面共有两个植物舱和一个综合舱。植物舱里种植着35种作物,包括粮食、蔬菜和水果。它们承担着提供氧气、水和食物的任务。”刘红站在人群里,笑着补充,“我们还在舱内饲养了黄粉虫,它体积小、营养价值高,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可以作为动物性食物食用。口感有点像薯条。”

为了将“月宫一号”带上月球,一系列空间小型生态系统实验正在进行。“目前,我们的研究还是基于地基实验开展的。但天上和地上是有区别的,微重力、辐射剂量、磁场等,它们在不同环境下会有差别。”团队教师冯佳界透露,师生们正在舱内尝试用模拟月壤种菜,通过改良栽培基质,让植物更好地生长。

70岁的房女士第一次走进北航校园参观,对“月宫一号”的科研进展十分感兴趣。吴先生一家三口一起来参观,他说,希望能帮助孩子种下热爱科学的种子。北航介绍,本次“月宫一号”科普基地开放参观,报名通知一经发布便受到广泛关注。未来,北航还将定期开放参观预约,让更多社会观众有机会近距离了解我国航天科技前沿成果。

0 阅读:0
北京日报客户端

北京日报客户端

爱北京、关注北京、读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