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时节过后健脾祛湿是关键

新浪财经 2025-04-24 17:46:37

转自:佛慈制药

祛湿健脾

《孝经纬》云:“谷雨后十五日,斗指巽,为立夏。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此时地气升腾,湿邪最易困阻脾阳。

从中医角度来看,脾主运化,喜燥恶湿。

湿气一旦加重,脾的运化功能易受影响。

一旦脾的功能失常,水湿代谢就会出现障碍,导致湿气在体内进一步积聚,形成恶性循环。

湿气重不仅会让人身体沉重、四肢困倦,还会影响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

此时除了调整饮食,对症用药,还可以试试艾灸。

艾灸

艾灸,是中医流传千年的养生智慧,通过燃烧艾草产生的温热刺激和药力,作用于人体穴位,从而达到温经散寒、祛湿健脾、调和气血的功效。

适当运动

中医认为,动则升阳。

阳动则气血随之运行,有利于水湿运化,且运动出汗能排出一定的湿气,减轻体内水湿困阻,

从而减轻肢酸身重症状,故湿困之人运动出汗后身体不显疲劳,反而感觉轻松。

饮食调理

谷雨时节,气温升高,降雨增多,湿度变大。

饮食上需注重养脾,宜少食酸味食物、多食甘味食物。

具有良好祛湿效果的食物有:白扁豆、赤豆、薏仁、山药、荷叶、芡实、冬瓜、陈皮、白萝卜、藕、海带、竹笋、鲫鱼、豆芽等。

(注:本文图源AI)

(转自:佛慈制药)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