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创未来|这个“王一博”不简单,打破国际技术封锁,创业获170万资金支持

潇湘晨报 2025-04-24 18:58:08

“你好,我叫王一博,是中南大学自动化专业博士,也是湖南自院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王一博与团队自主研发的“激光法顶空氧分析仪”及“开放环境封装药瓶残氧量在线检测仪”均属国内首创,可广泛应用于医药装备领域,打破了国外对中国的技术封锁和仪器禁售,填补了国内相关技术的空白。

日前,湖南自院科技有限公司同时获得了湖南省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湘江新区“红枫计划”和“柳枝行动”共计170万元的资金支持。

攻克卡脖子难题获“研电之星”荣誉

王一博来自河南,今年26岁。他与团队走上创业之路,是科研参赛后的顺势而为。

2022年,在第十七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最高比赛环节——“研电之星”挑战赛中,来自中南大学的“天元突破队”以《便携式激光法顶空氧分析仪》项目获得最高荣誉“研电之星”。这也是中南大学在该赛事中首次获此殊荣。“天元突破队”的队长,正是王一博。

王一博介绍,当时他与2021级硕士生胡晨、马润洲一起,试图基于项目组已研究积累数年的封装药瓶残氧量检测技术,研发一套不同以往的顶空氧分析仪。在当时,这看起来很有些“不自量力”。在中南大学罗旗舞和阳春华两位老师指导下,王一博与团队成员不懈努力,终于实现了顶空氧分析仪机械设计的小型化、外观设计的精致化以及顶空氧浓度检测的精准化。

据介绍,这项技术可更大程度地保障药品生产安全。比如疫苗产品在生产时,封装是有严格要求的,绝对不能漏气,否则会影响药品质量。那么已经包装好的疫苗产品,如何检测其是否有漏气呢?王一博说:“以往只能用国外设备或以抽检为主,比如从产品中拿出一定量的产品进行破坏式检测。而我们的仪器可以在药品封装完好的情况下检测瓶内氧气含量,既可以做到对每一瓶都进行检测,也可以保证每瓶都无损坏。”

当时在比赛现场,专家就对“天元突破队”攻克低浓度场极短光程下弱吸收气体快速精密测量这一“卡脖子”难题表示了高度肯定,对队员勇于挑战的新时代担当精神表示高度赞扬。

△王一博对设备进行调适。

创业分享:idea如何落地是难点

在科研成果获得赛事认可后,王一博还去药厂进行了实地考察,萌生了创业的想法。

“反复斟酌之后,公司于2023年正式成立。”王一博的身份,也从单纯的科研博士,变成博士兼创始人,日常工作内容在科研之外,新增了管理、与合作企业对接等诸多事项。

王一博介绍,目前无菌制剂激光顶空检测仪已经与天津的相关企业达成了合作协议,如果顺利的话公司将会获得500万元收入。同时,公司也在推进其他合作,希望能把设备推向更多的市场。

此外,在微纳制造领域,王一博带领团队推出了光谱共聚焦式亚微米级实时位移测量仪,可以达到百纳米的测量精度,能在汽车电子、芯片封装、精研检测等方面进行大规模应用。现在,公司还正在研发光学镜片表面缺陷在线检测仪等,专注于为高精尖装备制造领域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测量核心技术与专用仪器,以仪器强国为己任,夯实制造强国和质量强国。

日前,湖南自院科技有限公司得到了湖南省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湘江新区“红枫计划”和“柳枝行动”共计170万元的资金支持,让王一博感受到“雪中送炭”般的温暖:“在早期创业的时候能得到这些支持,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批量化生产、支持后续产品开发,并招聘人员充实团队建设等。”王一博透露,他们作为企业方参加了中南大学最近举办的一次招聘会,希望在公司发展所需的机械工程师、运营工程师等岗位遇到适合的人才。

当自己踏上创业的快车道,王一博分享了个人经验与感受:“创业首先要有一个比较好的idea,然后去思考如何把idea落地。其次,(创业)还需要一定的勇气和魄力,因为创业需要把全身心投入进去,和在学校学习、做项目完全是两码事。”

对于自己一边读博一边创业的充实生活,王一博坦言:“确实忙不过来,有时候甚至要通宵搞科研。但创业把我做的东西推向市场,相当于是对自己研究的一个认可,也让我很有成就感。”

潇湘晨报记者李楠

0 阅读:6
潇湘晨报

潇湘晨报

创刊于2001年,现为湖南发行量最多、影响力最大的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