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在美国滥施关税严重冲击国际经贸格局之际,今年一季度,我国外贸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货物贸易进出口达10.3万亿元,同比增长1.3%。月度增速逐月回暖至6%,逆势画出一条上扬曲线。我国外贸基本盘如何巩固?外贸人如何顶住压力寻找“破局”之道?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来到素有外贸“晴雨表”之称的“广交会”。先来听一听记者在广交会上听到的世界声音。
美国采购商称:“我们需要中国的制造业。对于我们来说,在中国以外的地方开展业务是非常困难的。”
巴西采购商称:“我必须来看看,跟他们聊聊,了解最新的市场趋势,这种人脉网络你在别的地方建立不了,必须身处中国。”
法国采购商称:“中国制造商的产品非常出色,生产速度快,响应能力强,中欧当下的合作只会更加紧密。”
外国采购商纷至沓来共享“中国机遇”
本届广交会分三期举办,第一期就吸引了来自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48585名境外采购商,人数同比增长20.2%。是什么让外国采购商纷至沓来?一起到广交会现场寻找答案。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个机器人正在自己走进服务机器人专区,这个新开的专区吸引了非常非常多的采购商。
加拿大采购商汤姆称:“我很喜欢,我觉得这很棒,这绝对是未来的趋势。”
“在中国,可以看见未来”,这是记者在广交会现场听到最多的一句话。今年首次设置的服务机器人专区里,近30%是以人形机器人、四足机器人为代表的具身机器人企业。进入这里,如同进入了未来世界,而品类多样、技术成熟的服务机器人也受到各国采购商青睐。展台里的送餐机器人、清洁机器人已经在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落地。
在现场,记者还看到了多代灵巧手产品。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灵巧手是人形机器人的核心,但要让灵巧手和人手一样“灵巧”,实际上有很长的路要走。每根手指都需要一个电机来驱动,这个电机既要体积小,又要输出较大的力量。2021年以前,企业一直用进口的电机,推高了制造成本,也制约了产能。
傲意科技首席执行官倪华良称:“我们自己研发,2021年之后基本上就全部切换到我们自己的电机了,200元左右,是进口产品批量价格的15%左右。”
全球采购商们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共享“中国机遇”,这背后正是中国完整的产业体系、强大的配套能力和不断迭代的研发实力,中国制造的“含新量”持续提升。一季度,我国进出口机电产品5.29万亿元,增长7.7%。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增长超过10%,占进出口总值的比重进一步提升至22.8%。
“广交世界”多元化市场带来新机遇
商品不断上新,更加广阔的市场也在打开。在广交会上,参展企业施展各自本领,打开世界地图做生意,不断拓展多元“朋友圈”。
在一家家电企业的展位记者看到,这里展出的都是专为海外市场研发的产品。
这些专为当地市场研发的产品让客户眼前一亮,也为企业带来不少新生意。
中国品牌出海的路越走越宽广,我国与贸易伙伴的支付服务网络也越来越完善。记者在广交会看到,这条一百多米的走廊中,满满当当地有十几个跨境支付企业的展位。
目前,我国的贸易网络越织越密,而忙忙碌碌的港口则见证着中国与世界的连接热度。深圳盐田港今年一季度新增了4条国际航线,连接欧洲、亚洲多个港口;在山东港口青岛港,满载2525辆国产新能源汽车的货轮驶向南美洲。
不断扩大的外贸“朋友圈”正在转化为我国外贸发展的新动能。一季度,我国对德国、西班牙、英国等进出口都实现较快增长,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5.26万亿元,占比超51%。多元化的市场格局加快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