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九江市柴桑区新合镇凭借豆产业成功入选“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推荐名单,这座以黄豆为特色的小镇,正以非遗传承与产业融合为笔,书写乡村振兴的辉煌篇章。
新合豆条作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可追溯至清朝道光年间,历经五代传承。其“浸、磨、滤、烧、点、压、切、炸”八道精细工序,凝聚着匠人的执着与智慧。第五代传承人曾高雨在坚守古法工艺的同时,引入摇浆机、切豆腐机等现代化设备,实现传统风味与规模化生产的完美结合。如今,新合豆条年产量达100万斤,产值突破3000万元,成为当地产业发展的坚实根基。
科技赋能为新合豆条产业发展插上翅膀。新合豆条厂与九江学院共建试验基地,持续优化生产工艺,开发出仙豆小饼等延伸产品,并建立食品安全标准化体系。“种植—加工—养殖”的循环发展模式成效显著,企业与周边农户签订5000亩黄豆种植协议,利用豆渣发展稻虾共作生态养殖,带动200余名村民增收致富。目前,新合镇豆产业已全面覆盖种植、加工、文旅三大板块,年产值超3000万元,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文旅融合助力新合豆产业品牌出圈。新合镇打造的“仙豆小镇”农文旅综合体,涵盖非遗工坊体验、豆宴美食中心、地震博物馆等特色场景。游客在此不仅能参与豆条DIY制作、体验有机黄豆采摘,还能品尝豆条炖鱼头等非遗名菜。借助《舌尖上的中国》的影响力,新合豆条通过电商直播、非遗购物节等多元渠道畅销全国,品牌知名度大幅提升。
在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新合镇积极践行共同富裕理念。新豆涞民俗文化园作为退役军人创业示范基地,带动5名退役军人就业。豆产业提供200余个就业岗位,设立“乡村振兴帮扶车间”,吸纳6名脱贫劳动力,与37户脱贫户建立利益联结。曾高雨创办的新型农民培训学校,每年培训2000人次,为乡村培育了大批电商运营、智慧农业等领域的专业人才。
从传统技艺到现代产业,从非遗文化到知名品牌,新合镇以黄豆为媒,走出了一条非遗活化与产业兴镇的特色之路。未来,新合镇将继续深耕三产融合,让千年豆文化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张浩、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