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致远互联2025年一季度财报解读:营收下滑42.40%,净亏损扩大超100%

在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的财报如同企业运营的“晴雨表”,反映着企业的财务健康状况与发展态势。北京致远互联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致远互联”)近日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呈现出一些值得投资者关注的关键数据变化。

营收降幅明显,交付周期影响显著

致远互联本季度营业收入为105,180,361.51元,较上年同期的182,589,827.01元,下降了42.40%。公司表示,主要是由于大项目签约占比增大、客户需求和交付内容更为复杂,交付周期变长,导致验收时间延后。

项目本报告期(元)上年同期(元)变动幅度(%)

营业收入105,180,361.51182,589,827.01-42.40

如此大幅度的营收下滑,对公司的整体运营无疑带来较大压力。大项目交付周期的延长,不仅影响当期收入确认,还可能导致资金回笼速度减慢,增加运营成本。投资者需密切关注后续项目交付进度,若交付持续延迟,可能进一步影响公司的盈利预期。

净利润亏损扩大,收入下降成主因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6,981,432.02元,上年同期为-30,980,741.19元,亏损幅度显著扩大。这主要是收入下降所致。

项目本报告期(元)上年同期(元)变动幅度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6,981,432.02-30,980,741.19不适用

净利润的大幅亏损,反映出公司当前盈利能力的薄弱。在营收下滑的背景下,若不能有效控制成本、提升运营效率,公司可能面临更大的财务困境。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危险信号,需谨慎评估公司未来盈利改善的可能性。

扣非净利润亏损加剧,经营核心业务承压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68,317,269.24元,上年同期为-32,084,241.78元。同样是由于收入下降,导致扣非净利润亏损加剧。

项目本报告期(元)上年同期(元)变动幅度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8,317,269.24-32,084,241.78不适用

扣非净利润更能反映公司核心经营业务的盈利情况。此次扣非净利润亏损的加剧,表明公司主营业务面临较大挑战。投资者需思考公司在核心业务上是否具备有效的应对策略,以扭转当前不利局面。

基本每股收益下滑,股东收益受冲击

基本每股收益为-0.58元/股,上年同期为-0.27元/股。主要是净亏损增加所致。

项目本报告期(元/股)上年同期(元/股)变动幅度

基本每股收益-0.58-0.27不适用

基本每股收益的下滑,直接影响股东的收益。对于投资者来说,这意味着投资回报率的降低。在公司业绩未改善之前,股东权益将持续受到冲击。

应收票据略有下降,应收账款规模仍大

应收票据期末余额为17,698,356.04元,较上年度末的20,515,217.97元,下降了13.73%;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为336,389,507.20元,较上年度末的355,479,491.63元,下降了5.37%。

项目

本报告期末(元)

上年度末(元)

变动幅度(%)

应收票据

17,698,356.04

20,515,217.97

-13.73

应收账款

336,389,507.20

355,479,491.63

-5.37

虽然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均有一定程度下降,但应收账款规模依然较大。这可能存在一定的坏账风险,尤其在公司营收下滑的情况下,客户付款能力可能受到影响,进而增加账款回收的难度。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负,资产运营效率待提升

由于公司处于亏损状态,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负数,反映出公司当前资产运营效率不佳,未能为股东创造正收益。投资者需关注公司后续能否通过优化资产配置、提升盈利能力等方式,改善这一指标。

存货有所增加,或存库存管理风险

存货期末余额为35,942,061.80元,较上年度末的27,193,419.81元,增长了32.17%。存货的增加可能是为应对未来业务需求,但也可能存在库存管理不善的风险,如存货积压导致的资金占用增加、存货跌价等问题。

项目本报告期末(元)上年度末(元)变动幅度(%)

存货35,942,061.8027,193,419.8132.17

销售费用下降,市场推广策略或调整

销售费用为84,330,378.94元,较上年同期的96,112,827.02元,下降了12.26%。这可能意味着公司在市场推广策略上有所调整,减少了相关费用支出。但销售费用的下降是否会对公司未来市场拓展产生不利影响,还需进一步观察。

项目本报告期(元)上年同期(元)变动幅度(%)

销售费用84,330,378.9496,112,827.02-12.26

管理费用微降,运营效率有待优化

管理费用为18,768,694.07元,较上年同期的19,991,218.47元,下降了6.11%。虽然管理费用有所下降,但在公司整体业绩不佳的情况下,仍需进一步优化管理流程,提升运营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项目本报告期(元)上年同期(元)变动幅度(%)

管理费用18,768,694.0719,991,218.47-6.11

财务费用改善,利息收入贡献明显

财务费用为-4,575,533.76元,上年同期为-5,940,191.14元。其中利息收入为4,276,977.90元,上年同期为6,463,468.30元。财务费用的改善主要得益于利息收入,尽管利息收入有所下降,但仍对财务费用起到了积极的抵减作用。

项目

本报告期(元)

上年同期(元)

财务费用

-4,575,533.76

-5,940,191.14

其中:利息收入

4,276,977.90

6,463,468.30

研发费用降低,创新投入需权衡

研发费用为40,906,357.23元,较上年同期的57,325,810.93元,下降了28.64%。研发投入的降低,可能会在短期内减少公司成本支出,但从长期来看,可能影响公司的创新能力和产品竞争力。在当前竞争激烈的软件行业,研发投入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公司需在成本控制与创新投入之间找到平衡。

项目本报告期(元)上年同期(元)变动幅度(%)

研发费用40,906,357.2357,325,810.93-28.64

经营现金流净流出减少,销售回款有改善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4,195,290.58元,上年同期为-124,320,890.48元。本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出金额较去年同期减少16.19%,主要是销售回款好于去年,同时,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和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较去年同期有较大降幅所致。

项目本报告期(元)上年同期(元)变动情况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04,195,290.58-124,320,890.48净流出减少16.19%

虽然经营现金流净流出有所减少,但仍处于负数状态,表明公司经营活动现金创造能力有待提升。销售回款的改善是一个积极信号,但公司还需进一步优化经营策略,提高现金流入水平。

投资现金流净流出扩大,投资策略需审视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9,673,926.95元,上年同期为-29,888,742.24元,净流出扩大。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为90,024,041.10元,上年同期为108,000,000.00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180,112,397.46元,上年同期为138,168,721.90元。

项目

本报告期(元)

上年同期(元)

变动情况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89,673,926.95

-29,888,742.24

净流出扩大

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

90,024,041.10

108,000,000.00

减少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

180,112,397.46

138,168,721.90

增加

投资现金流净流出的扩大,可能反映出公司在投资策略上的调整,加大了投资力度,但也可能存在投资效益不佳的问题。投资者需关注公司投资项目的进展及收益情况,评估投资策略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影响。

筹资现金流净流出,资金压力仍存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653,439.86元,上年同期为-6,860,025.47元,净流出有所增加。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为1,140,760.16元,上年同期无;支付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为10,794,200.02元,上年同期为4,811,025.47元。

项目

本报告期(元)

上年同期(元)

变动情况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9,653,439.86

-6,860,025.47

净流出增加

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

1,140,760.16

0

有新增

支付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10,794,200.02

4,811,025.47

增加

筹资现金流的净流出,表明公司在筹资方面面临一定压力,可能需要进一步优化筹资结构,拓宽融资渠道,以满足公司运营和发展的资金需求。

综合来看,致远互联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公司面临营收下滑、净利润亏损扩大等诸多挑战。虽然部分指标如经营现金流净流出减少等有一定积极变化,但整体财务状况仍不容乐观。投资者在关注公司后续业务发展策略及执行效果的同时,需谨慎评估投资风险。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系biz@staff.s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