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这里是铜川市120急救指挥中心,请问有什么需要帮助?”
“您好,您有哪里不舒服?请告诉我您所在的具体位置……”
“急救车辆已派出,请您保持电话畅通。”
……
在陕西省铜川市120急救指挥中心调度室里,电话声此起彼伏,调度工作正紧张有序地开展。
一通电话、一辆救护车,关乎着每一名患者的安危。在市120急救指挥中心,有一支由11名调度员组成的“120生命热线”团队,他们大多是“80后”“90后”,个个都是身经百战的“生命卫士”,他们承担着铜川市的急救电话接听、应急处置指导、同医疗机构协调沟通和急救培训等工作。
据了解,市120急救指挥中心承担着全市120电话的受理工作,按照“就近、就急、满足专业需要、兼顾患者意愿”的原则调派急救网络医院救护车出诊。该中心与9家二级以上急救网络医院(急救站)协作,共同完成铜川市院前医疗急救工作。急救网络医院接到出诊指令后,3分钟内出车,同时与市120急救指挥中心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反馈出诊救治情况,必要时指挥中心会及时调整调派急救力量。任务完成返回医院后,10分钟内向市120急救指挥中心报告出诊救治结果。互联互通的120调度指挥信息系统如同一个精密的“大脑中枢”,让院前急救资源得到最优化调配,响应流程更加科学规范,为患者的生命安全赢得了更多可能。
在调度员的日常工作中,也充满了温情与感动。那是一个寒冬的夜里,独居老人打来电话求救,说话口齿不清。调度员凭借经验初步判断老人位于民房片区,迅速调派附近急救网络医院出诊,同时持续尝试与老人沟通获取详细地址。沟通未果后,调度员立即与“110”联动寻求当地派出所的帮助。救护车到达现场后,急救人员未停车等待,而是逐家逐户寻找老人,终于在一间民房前听到屋内传来的电话铃声。在民警的协助下,老人成功得到了救治。那一刻,调度员和急救人员的紧密配合,化作了老人的“救命稻草”。这样的紧急情况,调度员们都经常会遇到,但多年的工作经历让他们有了充足的经验来妥善处理这些危急情况,用自己的专业素养帮助求助者化险为夷。
调度员接到一位20岁男士带着哭腔的电话,称压力大,觉得生活没希望。调度员立即与同班调度员协作,一人安抚情绪,一人联动社区工作人员,并联系男士亲属。经过多方努力,成功开导了该男士。
为了进一步提升院前急救调度水平,市120急救指挥中心制定完善了《铜川市院前急救指挥调度管理规范》《铜川市120调度工作流程与规范》等制度,使调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章可循。调度员指导患者实施必要的急救措施,为市民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为维持调度员的高水平工作表现,市120急救指挥中心还构建了高标准的质控管理制度,有专人借助“录音回放”功能,对调度员处理的事件进行随机抽查,从处理流程的规范性到通话时的语速、语调、措辞,一一进行评分,发现不足之处,会及时反馈给调度员,督促改进。同时,注重提升调度员的业务能力,一方面加强调度员电话沟通技巧、熟悉全市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学习,另一方面加强心肺复苏、气道异物梗阻解除、常见疾病处置、当季易发疾病等医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培训调度员专业知识和沟通技能,在患者呼救、急救车派出后,调度员持续与呼救人联系,给予专业的急救指导。
市120急救指挥中心与市急诊急救质量控制中心专家组,定期对全市院前医疗急救业务进行督导检查。通过现场考核(如急救设备操作)、病历检查、模拟病例演练等方式,检验急救人员的业务能力,确保设备使用规范且高效;病历检查则聚焦于救治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模拟病例演练从病情判断、处置措施到后续转运等环节,不断提升救治流程规范化,提高院前医疗救治成功率。
市120急救指挥中心还多举措开展公众急救知识宣传培训活动。组织人员进单位、社区、广场等人群聚集地,开展急救知识宣传及技能培训活动,以多种形式持续提升公众的急救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有的是老年人因不熟悉手机操作拨错号码,有的是不说话直接挂掉电话,有的是打进电话说些无关紧要的话,还有一些位置描述不准确的……在我们的120急救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特殊的求救,但我们从来不放弃任何一个求救,努力做到让急救从接听电话开始,在生死时速中为患者争取黄金抢救时间,坚决筑牢院前急救‘第一道关口’。同时,提醒市民,科学利用急救资源,非必要请勿拨打120,把生命热线让给需要的人群。”市120急救指挥中心调度室负责人高静说。(记者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