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记者黄伟芬
“小饿小饿,帮我上线。”袁哲刚对着手机说完,立马有了回复,“好的,已上线,交警部门联合平台提醒您,送单前一定要检查车况,佩戴好头盔减速慢行哦。”这是近日发生在杭州西溪银泰城南门的一幕。
4月25日,潮新闻记者获悉,袁哲口中的“小饿”是饿了么正式推出的AI“小饿”,也是蓝骑士们自己的智能AI助手。
这是国内首个基于大模型技术打造的骑手端智能体,旨在通过自然语言处理(NLP)、多模态交互及实时数据分析能力,为骑手打造专属智能伙伴,全面覆盖骑手的配送场景,提升骑手的效率和体验,让骑手跑单更省心、更安全、更多保障。
目前,AI“小饿”已在无锡、沈阳、佛山、苏州等城市上线,在这些城市,使用蜂鸟众包APP的蓝骑士已可使用。
饿了么推出行业首个骑手AI助手“小饿”
外卖行业首个大模型AI助手“小饿”来了
原本需要自己操作手机界面,有了AI助手,通过“小饿小饿”唤醒后,骑手“接取送达”都可以通过语音确认来完成,“说说话就能进行操作,解放双手。比如手上拿着订单的时候,AI助手很方便。”第一批用上“小饿”的蓝骑士黄晓琴说。
面向饿了么蓝骑士的“小饿”具有三大核心能力,语音交互与智能响应能支持“小饿小饿”语音唤醒,可直接完成接单、确认到店、查询活动等操作,减少手动点击步骤,提升操作效率;多维度主动服务则是通过实时分析骑手位置、订单状态及环境数据,主动推送权益提醒(如福利领取)、天气预警、路线封路提示等,降低配送风险;个性化智能分析会基于骑手历史数据与周边订单热力图,提供“哪里订单多”、“当前收入预估”等智能分析,帮助骑手优化接单策略。
“小饿”会推荐订单更多的区域,让骑手收入更好
AI“小饿”对于新骑手和老骑手起手来说,都很友好,“比如如何帮助老骑手获得更高收入‘小饿’会给出订单热力图,推荐订单更多的区域,作为‘超级客服’可以帮新手快速掌握平台功能,缩短适应周期。”黄晓琴说它是“好师兄”也是“小伙伴”。
在黄晓琴看来,在接下来的高温天和极端天气中,“小饿”也会带来帮助。“雨天手机屏幕可能打湿,不仅骑手操作不方便,还影响接单、点送达等等。”她说,夏天天热,手机会卡顿,要是可以通过语音交互实现智能响应,骑手们可以把手机放口袋,避免手机被太阳直晒过热耽误工作。
黄晓琴体验用AI助手“小饿”跑外卖
没苦硬吃的浙大博导,这次用上了骑手AI
袁哲是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此前他曾“没苦硬吃”,戴着隔音耳塞体验饿了么“无声骑手”送外卖,关注互联网平台如何通过数字化方式帮助骑手。
对他来说,做“有温度的科研”,一直是研究的出发点。
得知饿了么已发布AI“小饿”,他第一时间和平台联系,开通了使用权限,再次“兼职”送起了外卖。
浙大博导袁哲“没苦接着硬吃”,用AI助手“小饿”跑外卖
记者跟着袁哲送外卖的那天,他在平台上线后,有订单进来。接单后,身穿蓝色制服、戴着头盔的袁哲骑着电动车去取餐、送餐。
大概一个小时后,送完三个单子的袁哲回来了。
其实远哲跑单已经有一周了,他对AI“小饿”的初步评价是:省事、友好、方便。在解放双手之外,AI“小饿”会进行主动提醒,包括提醒联系用户、确认送达等,以及进行权益提醒、风险提示,包括提醒目的地无法上楼,告知用户备注不要敲门等等。没有订单的时候,“小饿”还可以聊天互动。
“‘小饿’提高了小哥们的工作效率,我觉得蛮酷的。”袁哲认为,AI与人本身就有分工,外卖小哥负责与人的沟通,AI可以为外卖小哥服务,解放双手的同时,也是解放生产力。
“小饿”是骑手的“好帮手”和“小伙伴”
AI“小饿”的上线,标志着外卖配送进入智能化新阶段。据前期测试,语音交互能够提升骑手操作效率,主动提醒功能可帮助骑手规避风险事件。接下来,“小饿”还将持续优化提升,推出更多功能。
“我们希望,通过AI更好服务骑手,更好守护城市美好生活。”饿了么物流AI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饿了么正探索更多AI能力,包括推出骑手专属的智能AI耳机与头盔等装备,让骑行更安全,跑单更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