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4月25日讯(通讯员李惠瑨记者陈咏)“看到我自己画的汴河商船成为‘网红打卡点’,很自豪,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力量。”第30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创新美育形式,举办“名画中的阅读”主题沙龙活动。活动现场,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以手绘长卷形式再现,创作者陆俊逸化身“讲解员”,结合画中场景讲述北宋漕运、商业与民俗知识,为同学们带来“可听可触”的立体文化课堂。
“最难的还是人物神态还原,要反复对照史料,甚至研究宋代服饰,力求形神兼备。”陆俊逸告诉记者,为还原好北宋市井风貌与绘画技法,自己在创作过程中,从学校图书馆借阅《东京梦华录》《中国绘画史》等书籍,从构图、笔触到历史背景都反复琢磨,为完成画作提供跨学科知识支撑。“希望通过‘读画’深化‘读书’,让经典从文字中‘活’起来。”该校图书馆负责人表示,这不仅是对千年艺术瑰宝的复刻,更是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为助力同学们深入理解这幅传世名作,图书馆还为学生提供了“设计师之家”数字化文献服务。
记者了解到,这幅长达3米、宽30厘米的临摹作品,全卷800多个人物、数十座建筑及牲畜舟车的复杂细节,陆俊逸从线稿、勾线、细节修饰开始,以“日课打卡”形式攻克难关。从虹桥车马的动态捕捉到汴河船只的纹理勾勒,每一笔都凝聚着他对经典的敬畏。最终,陆俊逸以日均5小时的专注投入,历时两个月,完成一场传统绘画技法的“沉浸式研学”。
“《清明上河图》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生活美学与精神追求,青年一代的临摹不仅是技艺传承,更是对‘何以中国’的思考答卷,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学院院长宋晓梅表示,这幅“手绘千年”,推动了艺术创作与深度阅读的融合,是世界读书日的特殊献礼,同时也是学院美育和专业教育的结合。未来,学院将继续激发同学们创新内驱力,促进全面发展。
校对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