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人民网
2025年4月15日至21日是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为扩大癌症防控科普宣传,倡导每个人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人民健康开展“人民好医生·金山茶花计划”系列肿瘤防治科普,邀请金山茶花计划专家做客人民好医生,围绕肿瘤防治进行系列科普,助力形成加强肿瘤防治的良好社会氛围。
卵巢癌作为妇科恶性肿瘤中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严重威胁着女性的生命健康。因其早期症状隐匿,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然而,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卵巢癌的治疗方式也在不断更新,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近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科肿瘤专科主任张丙忠、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科肿瘤专科主任医师李晶做客人民好医生客户端直播间时,分享了卵巢癌防治相关见解。
卵巢癌的恶性程度与现状
卵巢癌之所以被称为“妇癌之王”,主要是因为其恶性程度高,治疗效果不佳。张丙忠在访谈中介绍,在常见的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中,卵巢癌的五年生存率波动在30%-50%之间,是治疗效果最差的一种。此外,卵巢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多数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手术难以彻底清除肿瘤,导致疗效不佳。
从全球趋势来看,随着工业化进程、社会转型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卵巢癌的发生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我国的临床数据也显示,卵巢癌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张丙忠表示,生活方式的改变、工作压力、情绪等因素都可能对卵巢癌的发病产生影响。
卵巢癌的高危因素与预防
李晶强调,目前公认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BRCA基因有胚系突变的遗传性人群和林奇综合征的人群,应定期进行卵巢癌筛查,以便早期发现肿瘤。然而,目前缺乏有效的能够早期发现和诊断卵巢癌的方法,这是广大女性和医疗工作者共同面临的难题。
对于预防卵巢癌,张丙忠建议,女性应定期做体检,不要忽视每年一次的体格检查;此外,还要有风险意识,遇到问题及时咨询专业医疗意见。对于存在卵巢囊肿的女性应密切观察随访,必要时进行医疗介入,以降低恶变风险。
卵巢癌的诊断与治疗
卵巢癌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和肿瘤标记物检查。张丙忠介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波、磁共振、CT等,可以观察肿瘤的大小、形状、血液供应等特征。此外,PET-CT或PET磁共振检查可以进行全身扫描,发现肿瘤转移情况。肿瘤标记物检查则是通过抽血检测血清中的特定指标,如糖类抗原125(CI125)、附睾蛋白4等,以辅助诊断。
在治疗方面,卵巢癌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化疗和维持治疗。张丙忠指出,对于早期的卵巢癌患者,通常选择手术治疗,切除肿瘤后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对于晚期的患者,则可能需要进行新辅助治疗,如化疗、免疫治疗和抗血管生成治疗等,待肿瘤缩小后再进行手术。术后,患者还需要进行化疗或化疗为主的辅助治疗,并结合基因检测结果选择适合的维持治疗药物。
李晶表示,手术和化疗是维持治疗的基石,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确保手术的彻底性和化疗的规范性。在此基础上,根据基因检测结果选择个性化的维持治疗手段,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卵巢癌的复发与监测
“复发是卵巢癌患者普遍关注的问题。”李晶介绍,BRCA基因有突变的患者通过彻底的手术和规范化的化疗,有一部分可以看到治愈的希望。然而,绝大多数患者仍面临复发的问题。对于这部分患者,应定期进行肿瘤标记物和影像学检查,以监测肿瘤复发情况。根据国内外专家共识和指南,多数患者要求每三个月返回初治医院接受一次检查,进行严密的监测和评估。
新技术与未来展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升,卵巢癌的治疗方式也在不断更新。张丙忠提到,新的治疗方案如免疫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等正在不断涌现,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此外,还有一些新的技术如热灌注治疗等也在探索中。
李晶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体系的建立为卵巢癌的早发现和优化治疗模式提供了新的可能。虽然目前的人工智能模型还存在一些局限性,但其在规范化治疗方面已经能够提供比较靠谱的建议。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数据的不断积累,人工智能将在卵巢癌的防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总之,卵巢癌虽然是一种恶性程度高的疾病,但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新的治疗方式的涌现,患者有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希望。通过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卵巢癌的认知和防治意识,努力降低卵巢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同时,患者也应保持信心,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争取最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