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保定,两名游客在入住一家民宿后,觉得两间民房中间的核桃不错,便摘了两颗给孩子玩,不料村民表示这是文玩核桃,价值上万元,要求游客赔偿2000元,游客予以拒绝后,村民又涨价到了5000元,最终在民警的调解下,两名游客支付了3000元后解决了此事。 近日,一则"游客摘两个核桃被索赔3000元"的新闻在各大社交平台引发热议。这起发生在河北保定的纠纷,让人们对旅游过程中的财产权界限有了新的思考。 事情要从一则网络投诉说起。2023年秋季,一位网名为"金女士"的用户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段令人意外的经历。她详细讲述了自己一行人在河北保定旅游时遭遇的不愉快经历,短短几天内就引起了大量网友的关注和讨论。 野三坡景区作为河北保定著名的旅游胜地,每年都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光。这里不仅有秀丽的自然风光,更有独特的文化特色。当地居民种植的核桃树,由于当地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孕育出了品质优良的核桃,其中不乏被收藏爱好者视为珍品的文玩核桃。 在这片土地上,文玩核桃产业已经发展多年。据当地收藏协会介绍,优质的文玩核桃不仢需要精心培育,还要经过专业的加工和保养。一些品相极佳的文玩核桃在市场上可以卖出很高的价格,这也使得当地居民对核桃树的保护格外重视。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武女士和友人一行人来到野三坡景区游玩。当天晚上,一行人入住了景区附近的一家民宿。第二天清晨,同行的两位老人带着各自的孩子在民宿周围散步,这本是再普通不过的晨间活动。 然而,当两位老人看到民宿院落里两间房屋之间种着一棵挂满果实的核桃树时,事情开始出现转折。他们觉得核桃看起来很是不错,就顺手各摘了一颗给孩子玩耍。在他们看来,这不过是一次普通的采摘行为。 但是,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却引发了一场意想不到的纠纷。就在核桃刚被摘下的时候,一位老妇人从民房中走出来,表示那是她家种植的核桃树。这些核桃并非普通品种,而是经过精心培育的文玩核桃,价值不菲。 原本双方还能以比较平和的态度沟通,两位老人也表达了歉意,愿意进行适当赔偿。但当老妇人提出2000元的赔偿要求时,事态开始发生变化。这个数额远远超出了游客的预期,他们认为这样的赔偿金额明显过高。 在野三坡景区周边,像这样的纠纷并非个案。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客与当地居民之间因财产权认知差异而产生的矛盾时有发生。有的是因为采摘水果,有的是因为踩踏庄稼,这些看似小事的摩擦,往往会因为双方认知的差异而演变成较大的争议。 这起核桃事件最终演变成一场需要警方介入调解的纠纷,折射出在旅游活动中,如何平衡游客的游玩体验与当地居民的财产权益,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在双方就赔偿金额产生分歧后,事态渐升级。老妇人坚持认为这两颗核桃价值不菲,是经过多年精心培育的文玩核桃,市场价值可达上万元。而游客方面则表示,普通核桃不可能有如此高的价值,对2000元的赔偿要求难以接受。 据当地一位经营多年民宿的老板透露,类似的纠纷在景区并非首次发生。有些游客会在不了解情况的情况下触碰当地居民的私有财产,而部分居民也可能会借机提出超出实际损失的赔偿要求。这种情况往往导致双方产生更大的矛盾。 在协商未果的情况下,事态继续恶化。双方因赔偿金额问题发生了肢体冲突,老妇人声称被推倒在地,要求将赔偿金额提高到5000元。而游客一方则表示,是老妇人为了获得更多赔偿而故意躺倒。这样的说法让整个事件陷入了更加复杂的局面。 当地派出所接警后立即派员到场处理。面对这起财产纠纷,警方本着化解矛盾的原则,详细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在调解过程中,警方既要考虑到当地居民的财产权益,也要顾及到游客的合理诉求。 为了更准确地评估核桃的实际价值,当地文玩核桃收藏专家应邀参与了调解。专家解释说,文玩核桃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经过加工和保养后的成品上,新摘下的鲜果即使是优质品种,单价一般也不会超过20元。这个专业意见为解决纠纷提供了重要参考。 经过多方协商,在警方的调解下,双方最终达成了3000元赔偿的和解方案。虽然这个金额对游客来说仍然偏高,但为了尽快解决问题,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游客方面接受了这个方案。 从法律角度来看,这起事件涉及到《民法典》中关于财产权保护的相关规定。根据第113条,民事主体的财产权利受法律平等保护。核桃树的所有者对其财产享有收益、处分和使用的权利,未经允许采摘确实构成了对他人财产权的侵犯。 然而,赔偿金额是否合理,应当遵循损失填补原则。即权利人实际损失多少,侵权人就应当赔偿多少。在本案中,如果按照专家的评估标准,两颗新鲜核桃的实际价值可能远低于最终的赔偿金额。 这起纠纷给景区的旅游管理也带来了启示。一方面,景区和民宿需要加强对游客的提示和引导,明确标识私人财产范围;另一方面,也要建立更加科学的纠纷解决机制,避免类似事件反复发生。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