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我国闹出乌龙,原本打算在荒漠建发电厂,却意外收获一片牧场

灵犀幻梦入仙途 2024-11-29 17:10:28

前言

在青藏高原的戈壁荒漠上,本该是一片了无人烟、寸草不生的荒凉地带,然而十年间,它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身”。

这里曾因资源匮乏和环境恶劣,几乎被遗忘,但一次看似理性的能源规划,却打开了意想不到的奇妙可能,一座光伏电站的建设,让人们见证了自然与人类工程的惊人碰撞。

而最终的结果,远远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这究竟是一场成功的生态奇迹,还是一场从计划走向意外的乌龙?

从戈壁到绿洲

塔拉滩这个名字一度只属于地图上偏远的荒漠地带,位于青海的西北部,这片广袤的土地常年被黄沙覆盖,风沙肆虐,荒无人烟。

每年141万立方米的沙尘被卷入不远处的龙羊峡水库,对水库的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在这片寸草不生的土地上,似乎没有任何可以利用的价值。

这种看似一无是处的地方,却因一个简单的能源开发计划,开启了截然不同的命运。

2012年,国家能源局将目光投向了塔拉滩,它地处高原,年均日照时长超过3000小时,是光伏发电的天然宝地。

政策推动下这里开始建设光伏电站,最初这只是一项单纯的能源利用计划,将太阳能转化为电力,缓解区域能源需求。

人们并没有考虑太多,只想着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地理条件优势,但当第一个光伏板落地,真正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荒漠的风沙极大地影响了光伏板的使用寿命,工人们不得不频繁清理附着在板面上的沙尘,为解决问题,工程队开始在光伏板周围撒下草籽,希望以植被来稳固土壤,减少沙尘的肆虐。

意外发生了,几个月后,这些草籽不仅成活,还在光伏板的庇护下疯狂生长起来,原本满是流沙的地表,渐渐有了一抹绿色。

原来光伏板不仅挡住了直射的烈日,还减少了风速,使土壤的水分得以保留,每天的清洁工作产生的水滴,也无意间滋润了地面。

这种“锅盖效应”逐渐让塔拉滩这个昔日的荒漠,有了生命的迹象,一块块绿色的草地出现在光伏板下,荒凉的戈壁似乎有了新的模样。

但草的生长速度远超预期,不出几年,这片区域竟成了名副其实的“草原”,这一变化让施工团队欣喜不已,可问题也随之而来,草不断蔓延,很快长到了光伏板的高度,遮挡了阳光。

发电效率降低不说,还存在着火灾的隐患,工程队尝试过各种方法,割草、喷洒除草剂甚至引入高科技除草设备,却都没办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这时注意到草场的牧民们提出了一个想法,既然草割不完,那就让羊来吃,这建议听起来荒诞,却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羊群的引入不仅清除了草,还让土地得到了羊粪的滋养。

形成了一个天然的生态循环系统,荒漠变绿洲,光伏电站变牧场,这一切看似荒唐,却又充满了戏剧性,塔拉滩从无人问津的荒凉之地,到如今的绿意盎然,究竟还能带来多少惊喜?

意外收获

让羊来吃草这个看似不经意的想法,很快引起了施工方的注意,为了验证可行性,他们在园区的一小块区域引入了羊群试验,没想到,这些羊一进场便大显身手。

迅速啃光了试验区的青草,草被清理后,光伏板的效率得到了恢复,周围的环境也更加整洁,更令人惊喜的是,羊群活动产生的粪便还给土壤提供了天然养分。

使植被更加茂盛,羊吃草、草养地、地固沙,这一切竟然形成了一个天然的良性循环。

试验成功后,大规模引入羊群的计划很快启动,为了让羊群有更大的活动空间,光伏板的高度统一调整到1.8米,确保羊只可以自由穿行。

园区内还建设了几座羊圈,专门为羊群提供夜间休息的地方,那些负责放牧的牧民,也被招募进园区,成为光伏园的正式员工。

不仅可以继续养羊,还能获得额外的薪资,这种“板上发电、板下养羊”的新模式很快得到了大范围推广。

伴随着“光伏羊”的逐步普及,这片荒漠奇迹的影响也开始显现,数据显示塔拉滩光伏园每年能够产出11.8万吨优质牧草,羊群的数量也逐年攀升。

到2022年,这里的“光伏羊”出栏量已达到5万只,这不仅让当地的牧民受益,还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养羊减少了牧民的饲养成本,而光伏园也不再需要高昂的割草费用,可谓一举两得。

随着羊群数量的增加,塔拉滩的经济效益也迅速提升,仅光伏园区内的牧业产值就达到了2亿元以上,周边村民的年均收入也显著提高。

一些牧民甚至表示,过去放牧靠天吃饭,收入不稳定,但有了光伏园区的支持,他们不仅扩大了羊群规模,还能让孩子上学、家庭生活得到改善。

可以说这个计划让荒漠上的牧民也迎来了人生的“绿洲”。

不过光伏羊的成功并未让人们止步于此,生态的恢复和经济的繁荣,也让塔拉滩的故事开始吸引更多地区的关注,许多人开始思考,这种“牧光互补”的模式是否还能进一步延展?

从光伏到经济生态新模式

塔拉滩的成功并未止步于此,它的“板上发电、板下牧羊”模式不仅改善了本地的生态环境,还成为全国学习的典范。

很快这种模式开始被复制推广到其他地区,而每个地方又在实践中结合自身特点,衍生出了更多的创新应用,荒漠从未像今天这样充满可能性。

库布齐沙漠是第一个借鉴塔拉滩模式的地区,与塔拉滩不同,库布齐在发展光伏发电的同时,还充分利用地理形态和文化符号,推出了“光伏+旅游”的新玩法。

设计团队将光伏板排列成“骏马奔腾”的图案,寓意草原文化的雄浑力量,每到旅游旺季,这片沙漠吸引了大批游客慕名而来,成为别具一格的景点。

光伏发电不仅提供了能源,还无形中助推了当地的旅游业发展。

库布齐还引入了“光伏+种植”的概念,在光伏板下,种植了适合沙漠生长的经济作物,例如紫穗槐和黄芪,紫穗槐是一种优质牧草,可以为牲畜提供饲料。

而黄芪则是名贵的中药材,市场需求量大,这些作物既固沙保水,又创造了额外的经济价值,使得光伏板下的土地变得“寸草有金”。

通过农业与光伏的结合,这里的土地实现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这些创新模式的推广不仅带动了生态修复和经济发展,也改变了人们对荒漠的传统认知,过去,提到荒漠,大家想到的多是苍凉与绝望。

但现在荒漠正在变成一个新的机遇之地,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验场,塔拉滩的模式已经成为国家级的典型案例。

结语

塔拉滩的故事是一场由意外引发的奇迹,人类的工程与自然的力量并非一定是对立的,在能源开发的同时,我们也能尊重自然规律,甚至利用自然的反作用力,实现意想不到的美好结果。

也许,世界真正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与能源的革命,更是与自然共生的智慧与耐心。

参考资料

人民网2024-11-12《探寻青海塔拉滩的生态转型之路》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2024-07-09《“光”耀“三北”——“光伏治沙”助力筑牢“三北”工程生态屏障》

0 阅读:0
灵犀幻梦入仙途

灵犀幻梦入仙途

灵犀幻梦入仙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