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世人向往的“珠江源”、世界最大的自然天成花园、人类鱼形祖先起源地之一的“古鱼王国”;有源于清初的滇益园小粑粑、承载沾益民俗的非遗米糕、传承四代的沾益辣子鸡……看不完,吃不完,这就是珠江源头第一城曲靖。
4月21—25日,上游新闻等15家主流媒体记者及23家自媒体红人探访曲靖,发现这座城市独具魅力、靠“卷”出圈。
产业“卷”技术
种蓝莓的技术员都是大学生,这个是不是很玄乎?但在曲靖沾益区“怡颗莓”农场,12名技术员全是植保、农学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这里的蓝莓通过全球良好农业操作(G.A.P)认证,果子又大又甜又香,让云南的浆果走到了东南亚国家的餐桌。
一个种植中药材的当地人也要“卷”技术。在云南煜欣农林基地,一场“药材养成计划”正火热进行。村民像“植物教练”,精心完成整地、选苗等工作。历经8年,1500亩基地成了药材“学霸聚集地”,滇黄精等10多个品种茁壮成长,其滇黄精连片育苗基地年产5000万株种苗。
同样,沾益辣子鸡、小粑粑、米糕,这些传统手工技艺,也不停创新,让这些非遗美食走向全国。
乡村振兴“卷”流量
在沾益区扯寨村,区里争取资金,将村民一座座废弃农房改成休闲小院,再交还村民经营。致富带头人是大网红“云南草帽姐”。这个小有名气的女歌手在见了世面后回到家乡,办活动、引人流、网络销售,开启了她的流量密码。一次火把节,她可以带动6万人来村,让全村一天创收30万元;为了把家乡持续推广出去,草帽姐让村里一个月过一次节,不但自己引流,还请名人引流。
接下来,她要让村里只要会说话会打字的人,都要学会做短视频,搞直播。
在沾益区红瓦房村,游客们可以到“乡村会客厅”打卡拍照,红瓦小院品鉴现磨咖啡,珠源匾额民俗博物馆体验瓦当拓片、剪纸艺术和学习牌匾文化,古树公园散步纳凉,原乡市集品尝特色美食,这些场景背后,又一个巧用流量的“卷王”帮助村民引流,他就是“曲靖老村长”。“老村长”是村里的一个年轻后生,他爆红后在村里组建直播基地带货、引流,每年组织公益培训,带动有志者共同致富。村口600年的古树、乡村博物馆、咖啡小院,传统与现代在这里融合,红瓦房村入选云南省“最美乡愁旅游地”。
景区“卷”高度
珠江源风景区里的古鱼化石陈列馆,是博士在为你讲解,你不知道的是,这里设有博士后工作站,四亿年前的曲靖,不仅是“古鱼王国”和“鱼的故乡”,也是人类起源的演化摇篮。
而珠江源,也是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记录有野生动物115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种;记录有蕨类和种子植物约200科1900余种,经测算,保护区年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达44.4亿元。
沾益区在珠江源头的生态保护实践,为当地居民创造了美好的生活环境,让“珠江源生态环境示范区”的金字招牌更加璀璨夺目。
管理“卷”人
从绿色产业到农业,从乡村振兴到非遗活态传承,从普通农民到网红“新农人”,探索曲靖的“卷”,离不开政府、离不开老百姓的群策群力。
上游新闻在曲靖采访过程中碰见的这些交谈对象中,上到区领导,下到村干部,再到红瓦房村的乡村CEO,问到任何话题都了然于胸,真是让人惊叹。
在红瓦房村,本村年轻人中选培出的乡村CEO,将村集体公司运营得风生水起,去年开园以来,这个只有227户的村子就实现综合创收180余万元,集体收入50余万元。
珠江源在曲靖,如何让它像“三江源”一样出圈,如何让曲靖与珠江流域沿线城市联动起来,搭上大湾区发展的高速列车?沾益区,一个曲靖市下面的区,克服资金困难也要作全国推广,策划的采风活动亮点纷呈。为了请到国内有影响力的主流媒体,他们前期反复对接,一家一家问,一家一家邀,用真诚换来各大媒体的支持。他们用“卷”擦亮“珠江源头”靓丽名片,让媒体宣传起来也很兴奋。
沾益展现给我们的是“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是“主动想、扎实干、看效果”的生动实践。这样“卷”,不赢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