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面对各类情况时产生的恐惧或贪婪情绪,并非来自于真实的危机或机遇,而是受既有认知和人性弱点影响,对现实困境、痛苦或收益进行了过度放大。 以股票投资为例,当股价从100元涨至120元、130元,许多投资者会主观认为它会继续涨到140元、150元甚至更高。但此时他们忽略了当下股价实际仅在130元左右波动的事实,只是凭借“前期上涨”的经验做直观预判,却未意识到市场变化复杂,价格不会一直保持上升趋势。同样,当股价从100元跌至90元、80元,人们往往会陷入恐惧,觉得股价会持续暴跌到70元、60元。可股价从100元跌到80元,并不能证明它一定会继续大幅下跌,这种恐惧只是对风险的主观夸大。 无论是贪婪还是恐惧,本质都是脱离客观事实的表面化判断。若想克服这种情绪化的本能反应,就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立足当下,深入挖掘事物本质。比如在股票投资中,要思考价格涨跌背后真正的驱动因素,寻找科学依据来支撑判断,而不是仅凭主观想象或情绪冲动行事。这种思维方式不仅适用于投资,在生活中也很常见,很多人会过度放大失误或痛苦,导致情绪被外界左右。只有养成理性客观的思维习惯,才能减少情绪干扰,做出更明智的决策。解决恐惧的方法 对风险的理解 市场风险偏好 普通人日常恐惧 恐惧 恐惧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