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改赋能,江苏常州让产业工人“有为”又“有位”

人民资讯 2025-04-28 14:21:26

转自:人民网-江苏频道

江楠

师徒“传帮带”,让一个个新手工人成长为产业工匠;创新激励写进合同,让职工创新从“让我干”变为“我要干”;引导快递小哥参与社区治理,他们有了更多获得感、归属感、幸福感……近年来,江苏常州持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下称“产改”),从提技赋能到创新立业,从地位提升到权益保障,各方力量共同构建起产业工人成长发展的坚实链条,让更多工人“有为”又“有位”。

建体系,职工由“工”成“匠”

常州东方润安集团有限公司的棒材无损探伤线上,炼制好的钢材相继通过质检设备检测。2024年7月,这家企业上线了第一条无损探伤线,从型钢轧制板块“跨界”到棒材质量板块的刘超成了生产线负责人。

“此前棒材检测需要人工目检配合机器辅助,效率不高,还存在安全风险;探伤线的运行,既解决了质检的痛点,还能够通过监测结果反推炼钢、轧钢环节存在的问题,一举多得。”刘超说。

8年前,刘超大学毕业刚进公司,在师傅的带领下参与了“T型钢轧制负差率提升”攻关小组。遇到技术瓶颈时,就向团队成员求助。刘超说,在组队突破中,他感受到“学以致用”的魅力。最终,他们这个攻关小组在1年内让12个T型钢规格的负差率提升了2.04%,有效提高了型钢轧制的综合效益。

如今,刘超在参与2个重大项目后,已从刚入职时的“小白”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成熟工匠”。刘超的经历,正是常州产改的一个缩影。

“常州高质量发展需要工匠人才的支撑。”常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市总工会主席方国强介绍,常州市总工会持续推进好工匠人才技能形成、梯次培育和持续提升等工作,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开展现代学徒制、订单班、冠名班等项目680余个,不断提升产业工人技能素质。

搭平台,培育创新“催化剂”

2025年1月,常州强力先端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职工董书茂领到了公司发放的13.3万元创新奖励金。他和团队成员创新实施的PAG产品工艺优化降单耗项目获得了“攻关型”奖项,2024年核算为企业增效267万元。

“奖励金额占项目新增效益的5%,一纸合同上写得明明白白。”董书茂所说的合同,是职企双方签订的《职工技术创新专项集体合同》,“真金白银的奖励,让原来的‘要我做’,变成了‘我要做’”。

在该公司党支部书记恽鹏飞看来,这项制度在激发职工创新热情的同时,也有利于建立一支稳定向上的团队。“蛋糕做大了,对企业和职工来说都是好事。”他说。

签订“专项集体合同”并非这家公司独有的制度。2018年7月,常州以推进产改为契机,在全国率先试点推行职工(劳模)技术创新专项集体合同,营造出“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的氛围。6年多来,该制度已在全市306家企业试行,覆盖16余万名一线职工,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超过6亿元,向职工发放创新奖励总额突破6600万元。

近年来,常州市总工会、市人社局依托常州技师学院打造常州工匠学院;制定了《常州市职工创新成果激励管理办法》,广泛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举办“职工科技创新周”,打造一批更契合发展需要、更具有地方特点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此外,当地还深入开展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创建,累计建成市以上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259家,完成技术攻关2277项,取得发明专利1246项。

筑保障,让工人“心安有位”

今年春节刚过,黎柯成通过常州高新区刚上线的“龙城快工”小程序投递简历。当天,平台客服就联系他安排线下面试。很快,黎柯成入职常州市三泉食品有限公司成为一名协检员。

常州高新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小程序为区内广大求职者尤其是灵活就业人员提供真实可靠的零工岗位信息服务,打通区内求职用工“信息流”,目前已有185家企业入驻,281个岗位等待求职者挑选。

线上招工模式的创新,让更多工人“好就业”。传统产业工人之外,以外卖骑手、货运司机为代表的新就业形态劳动群体,也成了城市中不可或缺的风景。为了让他们感受到温暖与关爱,常州市总工会积极联动企业、社区等各方资源,有力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

4月9日晚上10点多,外卖骑手唐福国在常州天宁区送单时,看见十字路口的防护栏被过往车辆撞歪了。他找地方停稳电动车,将护栏扶好后,拍照片上传到青鸟骑手的工作群里。“群里的‘青鸟’们,几乎每天都会记录下让城市变得更美好的举动。”唐福国说。

帮助独居老人代买药物、巡查楼道里是否堆放杂物、通知警方有醉汉横卧马路……一件件小事,让青鸟骑手们成为了社区居民、交警们交口称赞的“好帮手”。如今,已有32名骑手加入志愿者队伍,3年来帮助排查3000余项安全隐患。唐福国说,在深入参与社区治理后,骑手们很快就感受到了志愿服务带来的社会认同感,与居民的相处也更融洽了。

“产改要从各个维度上满足产业工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方国强说,常州致力于推进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在省内率先出台《常州工人“龙城匠心”大思政课工作方案》,把思政引领融入生产生活、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各方面;连续3年实施工会为职工办实事项目,为工人提供工会大病互助、意外伤害互助、免费体检等服务。“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为奋力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常州答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他说。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