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观点认为,如果不打朝鲜战争,向美国示好,在美国和苏联之间找平衡,就能获得更大的利益。 这种观点看似有理,实际上不过是脱离现实且一厢情愿的幼稚想法罢了。试问,以毛主席的雄才伟略,会没想过这种可能性? 从当时的国际环境来看,如果不打朝鲜战争,则美国将完全占据朝鲜半岛,威慑东北。而中国与苏联的边境线又绵延几千公里。倒向美国则面临苏联的战略威慑,倒向苏联又会被美国威胁,那么中国将会两头不讨好。 新中国成立之初,尚是农业国的状态,国内财富被蒋介石席卷一空,只剩下一个百废待兴的烂摊子,除了军队的战斗实力强之外,没有任何其它优势,想要发展工业,必然要倒向美苏其中一个。 相对于隔了一个太平洋的美国,中国与苏联之间则紧密相连,一旦与苏联爆发战争,北方数千里边境上永无宁日。而朝鲜战争,不论多么残酷,也不用担心砸自家的盆盆罐罐。 那时的地缘政治环境,容不得中国在美苏之间左右逢源,要么倒向美国,要么倒向苏联,二者只能选择其一。 但是倒向美国,中国不仅要成为对抗苏联的桥头堡,而且蒋介石与美国签署的一系列条约都要承认,那些条约比袁世凯和日本签的《二十一条》更卖国。 基于种种复杂因素,毛主席在床上整整思考了三天,才最终决定力排众议,打朝鲜战争。请相信伟人的决定,而不是以事后诸葛亮的幼稚眼光去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