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宋徽宗联金灭辽没错,错的是高估了自家西军! 北宋开国以后,从未放弃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想法,只是一开始太宗两次北伐都失败,没办法,只好埋在心里,结果一埋就埋了一百多年。 再看和议,有人说宋人伐辽是违背契约精神,真是荒唐之至。您看,1005年的澶渊之盟是辽人武力压迫下被迫签订的屈辱条约,宋人每年都要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的。 那1042年的庆历増币呢?辽人更趁着宋人内外交困之下,重兵压境迫其不仅增加岁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还把岁币由“赠”改为“纳”,等于降了宋朝的国格,奇耻大辱呀。 所以那是不平等条约,宋人有啥不能废除的?何况就算讲什么契约精神,都澶渊之盟了,你辽人还硬搞了个庆历增币,难道不是严重违背吗? 三看联金。鉴于上述两个原因,再加单凭一己之力也干不过辽人,那看到金人横空出世,便想着联金攻辽,很正常呀。 何况一开始,宋人并不吃亏,双方约定以长城为界瓜分辽土,燕云十六州都归宋,且金人也是严格按照和议来,守纪律讲规矩的,只不过各自分得的土地,都要靠自己武力去取。 那接下来问题就来了,宋徽宗们最初以为,辽国这几年都被金人打残了,而自家最精锐的西军,败西夏灭方腊那么厉害,败残辽复燕云有啥问题。 可谁曾想,两次大军北伐,兵力是人家好几倍,却惨败而归,什么种师道、刘延庆啥的,以前都名将呢,现在也不名了。结果燕云没拿下来,还暴露了自身的虚弱,金人想法也随之改变。后来?这这那那因素叠加下,便有了“靖康耻”。 试想,如果西军真的很强,能打败残辽拿下燕云,那金人一看宋人还行,也许就不会南侵了;或者即便南侵,西军依托山川的险要,守住谁说不可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