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家饭店吃饭,听到一群人喝醉了,在聊天,听话音“层次”都比较高,但阐述观点的表达,真不敢恭维,太缺乏常识了,缺乏对婚姻的基本尊重,一脑子的封建意识和大男子主义。 闲聊几句如下:读书确实能够增加知识、开拓视野,但是能够增加智慧和常识吗?未必。 智慧不等于知识,常识有时高于知识。农村很多有威望的人,不识字但识事,世事通达皆文章。 我理解的智慧,是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水平,知识如同来源不同的食物,智慧就是你吸收养份、为己所用的能力。 掌握知识在于应用。不会应用,不会举一反三,知识对他就是复读机。 世界上的书,成千上万,任何人读书都只是读极少的部分,因为精力有限。 可能你读的一百本书,也不如读一本书对提高认知有用。 中国古代没有科学,你把古书全部读了,也不如读一本现代科普书对理解科学有用。 而且对书的内容也不是读了就能统一认知,不同经历对书的内容理解不同的含义。 有人没读完一本书,就能顿悟,这是一种通达的能力;有的人翻遍各种股市书籍,还是亏的一塌糊涂。 书是一种表达思想的工具。 严格说读书与看电影,看视频,甚至网络中聊天,看视频对提高人的认知没有实质的区别,区别是理解力,悟到道理的真谛。 走万里路与读万卷书广义上是一样的。 如果你读的是地理书,那一万本书可能也不能代替走万里路的认知。 书也是人写的,这个走万里路的人天天记录走路的日记,而日记本身就是一本书。 书就是记录一个人对世界的认知,从书中来,还书中去,把书读厚,再读薄,再读厚,反反复复,这才读懂了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