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妇女报社(全国妇联网络信息传播中心)主办的2024年度妇女工作改革创新案例征集活动结果正式发布。其中,《山东省滨州市公安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魏艳工作室“四主动”工作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入选2024年度妇女工作改革创新优秀案例。
“这事儿我得管”,魏艳工作室“四主动”工作法
魏艳,中共党员,现任滨州市公安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杜店派出所指导员,山东省妇女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代表,滨州市妇女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被授予滨州市“十大法治人物”、道德模范、先进工作者等称号。2022年5月被公安部授予“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同年6月,她作为英模立功集体代表接受了省委书记、省长的亲切会见。
2020年,“魏艳工作室”应运而生,选树热爱群众工作的民、辅警组建专业团队,其中,女性占80%,专门从事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工作。工作室牢固树立“平安是基、心安是魂”理念,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依托“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聚焦社会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探索实施“四主动”工作法,不断提升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法治化、规范化、专业化、社会化水平,助力“心安城市”建设,帮助广大群众疏忧解困。
主动服务抓“前端”。建立一站式化解平台。设立联合调解室,合理划分接待受理、心理咨询、政策宣传、矛盾联调等功能区,对各类矛盾纠纷统一受理、甄别分流、联合调处,实现了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推出滴灌式精专服务。对特殊复杂矛盾纠纷,制定专属化解方案,坚持“一事一专班,一案一对策”,走出办公室门槛,走进妇女群众心坎,面对面交流,点对点调研,滴灌式服务,有效预防“表面和解,背后激化”。实施特色化疏导干预。注重家风家教,结合家校社共育,总结提炼“3+3”工作法,通过开设三个大讲堂(“家长课堂”“青少年特色教育双课堂”“开在派出所里的家庭课堂”),以及三个特色(特色办公室“驻校民警办公室”、特色小屋“暖心小屋”、特色场馆“青少年体态管理馆”),不断提升学生及家长的认知和学习意识,有效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及时发现问题,对因家庭、情感、邻里等纠纷重复报警的群众,会同律师、心理咨询师疏导干预,帮助打开心结,避免问题升级发生个人极端案事件。
主动跟进重“过程”。常态化梳理排查。以“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为抓手,组织民警、辅警、网格员、治安志愿者等,进社区、进村企、进单位、进楼宇、进住户,全面梳理排查矛盾纠纷和社会风险隐患,实行清单式项目化管理,提高主动发现干预能力。多元化调处化解。整合法院、检察、司法、民政、信访、律所等部门,积极引入妇联、残联、教育、心理医生及社会热心人士等多方力量,遴聘熟悉调解技巧、热心调解工作的调解员,组成调解员队伍,构建多部门协同、法理情融合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格局。规范化闭环流转。重大复杂和不托底的矛盾纠纷,第一时间向党委政府报告,按照“公安吹哨.部门报道”机制,协同专门团队跟踪化解。
主动预防治“未病”。精准预警预测。依托分局“情指行”一体化合作作战中心和“全科大网格”资源优势,常态化梳理排查,及时发现潜在性矛盾纠纷,深入分析矛盾纠纷的性质特点,按照“治未病”原则,提前预警并推送有关职能部门,及时跟上有效稳控措施,避免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精细宣传教育。利用“街头说法”“庭院讲法”“课堂送法”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送法“下乡、入户、进课堂”法律宣传活动,不断提升妇女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律常识,使妇女群众自觉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引导妇女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精心复盘回访。建立矛盾纠纷调解回访复盘机制,及时掌握当事人思想动态、协议履行情况,有效巩固化解成效,避免矛盾纠纷化而未解、出现反复。对重复警情的当事人,案件办结后定期回访,跟踪盯靠化解,防止风险外溢、矛盾上行。
主动融合促“心安”。融合专业人员强阵地。以“魏艳工作室”为依托,在每个派出所均建立矛盾纠纷联合调解室,定期召开会议,会商研究解决疑难复杂矛盾纠纷,对于容易出现反复或者激化升级的重大矛盾,专业队同步上案、合力调处。融合社会力量强队伍。依托全科大网格及街道社区干部,动员村居小区网格员、物业、保安、楼道长等群防群治力量,构建横到边、纵到底的矛调员网络,确保每个社会最小单元都有专门的调解员。加大培训教育力度,及时排查收集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信息,协助矛调员开展调解工作。融合警调衔接强协作。以“警调联动”为抓手,有效衔接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和行业调解,建立以警民联调为主体,社会力量为补充的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体系,通过上下结合、条块联动化解合力,避免“民转刑”“刑转命”案件发生。
工作室成立以来,共化解矛盾2000余起,帮助群众3000余人,挽救家庭1500余个,有效地降低了矛盾纠纷的警情数量,切实提高了辖区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