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气候变化加剧危机,印巴濒临水战】在克什米尔地区再度爆发致命袭击并导致26名游客

【气候变化加剧危机,印巴濒临水战】

在克什米尔地区再度爆发致命袭击并导致26名游客死亡后,印度政府于2025年4月24日宣布降级与巴基斯坦的外交关系,并威胁中止《印度河水协议》。巴基斯坦迅速回应,警告任何对其水资源的破坏都将被视为“战争行为”,地区局势骤然升温。

《印度河水协议》自1960年在世界银行斡旋下签署以来,一直被视为跨境水资源管理的典范。协议将印度河流域的水资源分配为印度控制东部三河(拉维河、比阿斯河、萨特莱杰河),巴基斯坦控制西部三河(印度河、杰赫勒姆河、切纳布河)。但随着印巴两国人口激增至分别超过14亿和2.4亿,以及气候变化导致的水资源压力日益严峻,这份冷战时期的协议正步入失效边缘。

尤其令人担忧的是,全球变暖导致的喜马拉雅冰川融化正在迅速改写印度河流域的水文格局。根据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的数据,2011至2020年期间,喜马拉雅—喀喇昆仑山脉冰川的融化速度比前十年加快了65%。冰川融水短期内或许增加了河流流量,但长期来看,水源枯竭风险极高,尤其对高度依赖印度河的巴基斯坦构成致命威胁。

协议的另一大缺陷在于忽视了地下水资源管理。如今,印度河流域约48%的取水来自地下水,且开采过度现象严重,特别是在两国的农业重地旁遮普地区。然而,协议中对此全无规定,跨境协调机制严重缺失。

更复杂的是,克什米尔这一水源重地从未在协议谈判中拥有话语权。自1947年印巴分治以来,克什米尔一直是双方冲突的核心地带。尽管当地居民长期受限于水资源开发,其农业与水力发电潜力被严重压制,协议却始终未将他们纳入任何决策机制。近年来,印度在克什米尔地区建设的大坝项目,如巴格利哈尔和基什恒加水电站,更是引发巴基斯坦方面强烈抗议,指责其可能改变关键灌溉季节的水流。

自2024年9月印度正式要求重新审视协议以来,《印度河水协议》已进入实质性停摆状态,关键合作机制陷入瘫痪。专家指出,要想避免未来水战,任何协议改革都必须纳入克什米尔的声音,正视气候变化带来的新挑战,并在公平可持续的基础上重建信任。

巴基斯坦与印度军队发生交火海外新鲜事热点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