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4年,清军在郭隆寺激战并大败两万喇嘛。清军攻克郭隆寺后,岳钟琪不仅将投降的6000喇嘛全部处死,让青海喇嘛谈岳色变。而且岳钟琪认为郭隆寺乃藏污纳垢之地,于是一把火将这座青海最大的寺庙烧成了灰烬。
自古以来,在边境地区就容易发生暴乱问题,在过去封建时代,君王在统治国家的时候,在边塞要区往往也是会更加关注。
郭隆寺,构建明朝时期,构建时也是香火鼎盛的寺院。到了1724年,也就是雍正二年这一年,在这场寺院里发生了一场变故。
清蒙古和硕部落的首领,罗卜藏丹津,此前一直率领部下在青海一带活动。他是达什巴图尔的儿子,康熙37年的时候,他父亲被康熙封为和硕亲王。
他随着父亲一直在青海边塞一带活动,当时主要职责就是跟着父亲一起保护边塞安全。他父亲死后,他承袭了父亲的爵位。
但他本人并不愿意为清政府朝廷办事,他觉得与其屈居于人下,不如自己掌握政权局势,并在边塞地区发动了政变。
雍正登基那一年,他勾结了准部的策妄阿拉布坦,两人在青海边塞一带谋划企图从边境入手,发起武装政变。
当时集结了,在东北一带的郭隆寺的喇嘛,和被派遣到边塞地区的清政府军。展开了激烈大战,那场战役要为首的将领则是年羹尧。
青海和西藏一带人大多都是比较信奉佛教的,因此在郭隆寺内部的很多喇嘛本身就有比较强烈的宗教信仰。
罗卜藏丹津正是用这样的信仰,才集结了大批量的喇嘛。但常年在寺庙里面诵经念佛的这些喇嘛和清政府朝廷所培养的精兵,在武装力量上可以说是完全不能相提并论的。
因此这场战役显而易见是以罗卜藏丹津的失败告终的,事实上当初他之所以发动这场政变,是因为雍正皇帝登基以后发布了一项政令。
雍正皇帝在国家管理上和他的父亲有很大的不同,雍正继承皇位登基之后,希望能够更加巩固政治权力,让中央集权的力量更强。
罗卜藏丹津偏居于边塞地区,他父亲死后,他也是过过几年安稳日子的,那个时候虽然也有想法想要夺权,但觉得偏居边塞,就在青海一带做地头蛇也不错。
雍正上位之后,对于边塞藩王的权力开始进行削弱,在此情况之下,罗卜藏丹津。心生不满,于是便暗中开始培养自己的势力。
然而夺权绝非一朝一夕的事,对于临时组建起来的这些喇嘛军团,最终败给一直以来的战场上骁勇作战的军队士兵,也是意料之内。
不过当年这场作战,除了年羹尧以外,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将领人物。就是在这场战役当中打头阵,在外围冲锋的岳钟琪。
岳钟琪的作战风格十分勇猛,率领部下到达郭隆寺之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攻破防线,这场战役也成为了岳钟琪作战生涯当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场战役。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