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初,败逃西昌的胡宗南召开会议,沈策说:“再待下去死路一条,应该全军空运

国际大碗说 2025-04-30 11:42:15

1950年初,败逃西昌的胡宗南召开会议,沈策说:“再待下去死路一条,应该全军空运去台湾。” 胡宗南大骂说:“沈策,要不是看在你跟了我多年,我今天就毙了你。” 胡宗南这是故作姿态,他比沈策更想离开西昌,但却是不敢。 1949年12月21日,在台湾的蒋介石给胡宗南发去密电,让他将成都附近的兵力集结起来,从雅安、蓑衣岭、雷马屏峨三个方向突围,退守西昌。 不久前,飞去昆明的张群被起义的云南省主席卢汉扣押后,西南军政长官一职空了出来。老蒋的本意是让胡宗南出任军政长官,胡宗南是当时蒋军的黄埔 一期生中,唯一挂三颗星(中将加上将衔)的,被称为“天子第一门生”,在黄埔将领中,也只有他有资格出任这个要职。 但老蒋权衡之后,还是让“参谋总长”顾祝同兼任,其中主要原因是胡宗南资望不足,川军元老大都对他不服气。顾祝同兼职不少,只是挂名,胡宗南以军政副长官的身份,实际主持长官公署事务。 归胡宗南指挥的部队不少,仅兵团一级的,就有陈克非、裴昌会、罗广文、李文、孙元良、李振等多个,但这些兵团都是空架子,加起来兵力不少,但找不出一个有较强战斗力的军。陈克非兵团的第二军,是仅存的建制完备的全美械军,但在之前的白马山之战中,折损、逃散大半,已失去战斗力。 老蒋在离开成都时对胡宗南面授机宜,让集中部队在成都决战,若战事不利,将主力撤往西昌。在成都解放前夕,老蒋给胡宗南去电,不再提“决战”’,而是让各部队突围,往西昌“转进”。 参谋长罗列对胡宗南说:“总裁要是十几天前,就下达去西昌的命令,主力是完全可以撤走的。如今,共军的大部队已到了,几十万大军往三个方向突围,在追击之下,能跑出去多少?” 胡宗南的内心,是很郁闷的,在8月间,他和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宋希濂在陕西汉中秘密会晤,认为应该避免和解放军主力在西南决战,计划将两人手上的主力部队集中起来,放弃四川,取道西昌,退往滇西中缅边界,凭借澜沧江、怒江及高黎贡山之险继续抵抗,若万不得已便退到缅甸。 两人向老蒋报告时,挨了一通臭骂。12月,胡宗南又多次向老蒋提出,将残余主力撤往西昌,均遭拒绝。直到21日,老蒋这才同意撤往西昌,可此时胡宗南集团的外逃通路全部被切断,解放军关门打狗之势已完全明朗,时机已然错过。 胡宗南无奈的对罗列说:“马上通知几个兵团司令官到我这里来开会,说有要事相商。” 在会上,胡宗南下达了突围命令,并让李文统一协调、指挥各兵团。按理说,几十万大军撤退,胡宗南留下来坐镇,效果是最好的,但他根本不敢留下,在23日一大早,带着罗列等亲信乘飞机逃离。 胡宗南走后,李文根本指挥不了其他几个兵团司令官,大家都是司令官,为何要听他的? 除了孙元良外,其余几个兵团司令官,先后率部起义,老蒋留在大陆的最后一支军事集团,就此土崩瓦解。 老蒋得知胡宗南跑去了海南三亚,气得够呛,让顾祝同带人将胡宗南抓到台湾来受审。当然,这是老蒋吓唬胡宗南,要抓人直接派宪兵去就行,何必让顾祝同这个大员亲自去一趟。 胡宗南见到顾祝同后,说:“总长,我本来是要去西昌的,只是天气不好,这才改道去了三亚。” 胡宗南这个借口经不起推敲,因为云南的蒋军还控制着蒙自机场,既然天气不好,为何不降落在蒙自,等天气好了再去西昌,舍近求远的去了三亚,明显就是逃命。 顾祝同心知肚明却没有点破,而是说:“为今之计,只能是马上去三亚,让总裁消气。” 几天后,“空军总司令”周至柔往三亚机场派来了二十多架运输机,载着胡宗南及其一众亲随,飞去了西昌。 胡宗南到西昌后,接到老蒋“十万火急” 电令,给他两个任务,一是,收拢川西突围各部加以整编;二是,坚守西昌三个月。 胡宗南又惊又喜,惊的是这是老蒋的死命令,再完不成怕是要掉脑袋,喜的是西昌地处偏远,解放军一时半会到不了,说不定还真能守上三个月。 在一次军事会议上,副参谋长沈策建议将西昌的部队空运去台湾,以保存实力,结果遭到胡宗南的斥责。 其实沈策也是异想天开,以当时运输机的载力,如何能将西昌的近三万人运走呢? 1950年3月25日,解放军攻占德昌后,向西昌疾驰而来。胡宗南叫来罗列说:“台湾来电,说三个月期限已到,我可以离开。为了稳定军心,你要留下善后。” 罗列无奈的说:“一切听胡长官安排。” 第二天,西昌的军政人员寻不见胡宗南,都聚在了罗列的办公室打听消息。正在吵吵嚷嚷时,传来了飞机的轰鸣声。 罗列见胡宗南走了,这才说出实情,众人气得大骂。27日,解放军进入西昌,老蒋失去了在大陆的最后一个据点。 西昌的国民党残军,由罗列等人指挥着突围,期间大部分或溃退、或向解放军投降。 罗列翻越原始森林,一路辗转逃回了台湾。老蒋认为罗列的表现,比抛弃部下的胡宗南要强得多,专门召见予以抚慰。罗列后来很得老蒋信任,当过“陆军总司令”等要职,而他的老长官胡宗南却坐了冷板凳。

0 阅读:104
国际大碗说

国际大碗说

纵横国际间,探秘全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