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1月,对印还击战大捷后,兰州军区第55师工兵营准备凯旋。谁料下面排里突然报告:“我们1个战士王琪失踪了,连衣服、被褥都没带。”众人找了好久,都没有找到王琪,40多年后才知道了王琪下落。 当时,王琪所在的工兵团正在执行一项重要的任务,对藏南进行探路工作。 藏南地处西藏与印度接壤的区域,地势险恶,环境艰苦,不仅气候严寒,且地形崎岖,很多地方人迹罕至。 在对印战争结束后,地方后勤部队需要收拾战后残局,而工兵团的工作就是清理撤离后的遗留问题,并为后续的工作做准备。 在此过程中,他们必须了解藏南地区的道路、桥梁等设施的状况,为后续军队的行动提供支持。 尽管当时的王琪年纪轻轻,才不过20岁出头,但他干起活来非常卖力,手脚麻利,吃苦耐劳,深得上级和战友的认可。 这一天,工作结束后,王琪感到闷热,便决定独自出去透透气,走走看看。 于是,他进入了附近的林区,想借此放松一下。 可是这一走却走得有些远,渐渐地,王琪发现自己迷了路。 深山老林中没有明确的标记,也没有人迹,他转来转去,始终没有找到回去的路。 经过数个小时的努力,王琪终于走出了茫茫树林,可是等待他的是几个印度士兵的盘查。 由于当时中印两国的边境局势紧张,任何陌生的面孔都可能被视为潜在的威胁或间谍。 王琪完全没有想到自己只是迷路了,却被当作间谍拘捕了。 几名印度兵将他押往印度一处军事基地,并以间谍罪名将他关押。 王琪在印方的监狱中度过了漫长的七年,七年,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难以忍受的煎熬。 尤其是在异国他乡,语言不通、文化隔阂、甚至没有亲人的安慰,这一切都让王琪的处境变得更加艰难。 但是王琪并没有崩溃,他始终相信,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在印度的监狱中,王琪没有被完全孤立。 他学会了印度话,并开始与一些印度人交往。 通过这种方式,他逐渐了解了印度的社会和文化,也赢得了一部分囚犯的信任。 他知道,只有保持冷静,才能在这个陌生的环境中活下去。 尽管在监狱里,他过得并不轻松,但他始终保持着一种坚持和隐忍的态度。 王琪心里有个信念:如果自己能够活着出去,总有一天会回到自己的家乡,回到亲人身边。 随着中印两国外交关系的逐步恢复,王琪的命运迎来了转机,虽然他被扣上了“间谍”的帽子,但他始终没有放弃为自己辩护。 印度方面始终未能找到明确的证据证明王琪确实是间谍,而王琪的家人也未曾停止过对他的寻求。 王琪的家人通过各种途径,终于在1973年得知了王琪的下落。 由于中印两国外交关系还未完全解冻,王琪的家人只能通过大使馆利用一些不公开的途径与印度方面交涉,这个过程十分缓慢,但他们没有放弃过。 经过4年的外交交涉,终于在2017年,王琪才得以回到祖国。 时光已不再年轻,那个年轻的战士已经变成了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王琪踏上了回国的航班,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激动与期待。 这一次的回归并不是一场简单的“归来”,虽然他终于回到了家乡,但那七年在监狱中的孤独和煎熬,已经深深刻在了他的心中。 他回到了家里,家人们已经等了他四十多年。 那个曾经失踪的年轻战士,终于回到了亲人的怀抱。 王琪用自己的母语,讲述了自己在印度的艰苦岁月。 尽管经历了这么多,但他依然觉得,自己能够回到家,就是最大的幸运。 值得一提的是,他还将自己在印度的妻儿带到了中国,让他们看看自己家的模样。 参考资料: 新华社. (2017).《滞留印度54年后终归国——王琪归国纪实》.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