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些年都不提电磁炮了?说句不好听的,电磁炮就是个鸡肋,搞下去也是白扔钱。 电磁炮最引以为傲的32兆焦炮口动能,看似碾压传统火炮,但实战中连发12次就得更换磁轨,成本比换10枚战斧导弹还贵。美军测试发现,每发炮弹成本虽标榜2万美元,但算上维护和电力消耗,实际开销飙到50万美元,比常规导弹还烧钱。更尴尬的是,电磁炮发射时产生的电磁脉冲会暴露战舰位置,活脱脱成了“海上灯塔”。 400公里理论射程听着唬人,可实战中受地球曲率和制导限制,有效射程缩水到200公里。反观中国鹰击-21反舰导弹射程突破1500公里,末端突防速度10马赫,电磁炮连尾气都追不上。美军自己都承认,电磁炮的打击效率还不如F/A-18舰载机联队,后者挂满弹药能覆盖1000公里战场,电磁炮却要赌命中率。 一门电磁炮开火需要瞬时供电25兆瓦,相当于半个纽约市的峰值用电量。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全舰电力才78兆瓦,开三炮就能让雷达系统瘫痪。当年美军测试时,电磁炮一启动,整艘船的灯光都像电压不稳般闪烁,舰长吐槽:“这玩意开火前得先给敌舰发个停电通知?” 7倍音速的炮弹听着威猛,但过载高达40000g,制导元件直接碎成渣。美军试射时,200公里外靶标偏差超过30米,打移动舰船还不如甩链球靠谱。相比之下,中国外贸版CM-401反舰导弹能在末端做蛇形机动,误差控制在5米内。 当电磁炮还在纠结射速时,高超音速导弹已实现6马赫突防。美军最新AGM-183A导弹速度20马赫,价格却从140万美元压到80万,还能钻地打击地下工事。更绝的是,中国舰载激光炮已能拦截3马赫目标,电磁炮的“高速优势”彻底沦为摆设。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当年B-2轰炸机的飞翼布局熬了50年才成功,电磁炮或许也得等超级电容和室温超导技术突破。但眼下,各国军费账簿上的红字都在呐喊:别跟物理定律死磕了,省点钱造无人机不香吗?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