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宋江一共写了两首诗,惹祸的并不是最后一首反诗,而是前面一首!

其实,在宋江到达浔阳楼之前,在浔阳楼的墙壁上,已经有好多人写下了不少的诗句。对此,在书中第三十九回《浔阳楼宋江吟反诗 梁山泊戴宗传假信》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宋江)起身观玩,见白粉壁上多有先人题咏,宋江寻思道:“何不就书于此?倘若他日身荣,再来经过,重睹一番,以记岁月,想今日之苦。” “见白粉壁上多有先人题咏”,这几个字,很明显是说,在宋江之前,已经有那么多人写诗了。所以,一来宋江是趁着酒劲,二来,也是看到别人写了没事,自己也想写一写。于是,在小说《水浒传》当中,著名的宋江写的反诗便出现了。 只是,宋江一共写了两首诗,惹祸的并不是最后一首反诗,而是前面一首! 这两首诗分别是: 其一: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其二: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很多人都觉得,奸臣黄文炳是依据后面一首诗揭发宋江的,其实不然。 因为,在书中,有一段黄文炳品评宋江两首诗的描写: 黄文炳……又读:“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黄文炳道:“也不是个高尚其志的人,看来只是个配军。”又读道:“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黄文炳道:“这厮报仇兀谁?却要在此生事!量你是个配军,做得甚用!”……再看了“郓城宋江作”。黄文炳道:“我也多曾闻这个名字,那人多管是个小吏。” 在上面这段描写当中,黄文炳一开始并没有想要揭发宋江的意思,但是,当黄文炳读到“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时,才发现,原来写这首诗的是一个配军!原来,这个黄文炳是一个极其势力且阿谀谄佞之徒,假如宋江不写自己是个配军,黄文炳也许就不会当回事,因为他也不知道宋江的真实来历。万一是个过路的大官写的呢?另外,黄文炳还有一个态度,那就是在看到“郓城宋江作”时,黄文炳的态度是,“那人多管是个小吏”。这小吏和大官可是相差甚远的,于是,黄文炳觉得,宋江是个可欺之人,所以,才跑去揭发宋江。 所以,宋江惹祸的诗,并不是最后一首反诗,而是前面一首,千不该万不该,宋江不该把自己是配军这件事写出来。浔阳楼上有那么多人写诗,黄文炳为何单独揭发宋江?原因就是因为黄文炳觉得宋江的地位低微,可以随便欺负,要是换个大官,黄文炳巴结还来不及呢,还回去揭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