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日本人腾弘原发明了二维码,但他认为这东西太简单懒得收取专利费,甚至他在20年后还认为二维码会在10年之内被淘汰,而这时二维码早已被中国人申请注册了。如果当时腾弘原放弃索取专利费,中国一年至少要给日本50亿元。 腾弘原,真名叫原昌宏,是日本电装公司的一个普通工程师。1994年那会儿,他的工作是管汽车零部件,结果发现老式的条形码太拉胯了——信息量少得可怜,扫描还慢,生产线效率老是被拖后腿。他就琢磨着,得弄个更牛的办法出来。 带着公司支持,他拉了个小团队,埋头搞了两年,终于整出了二维码。这玩意儿比条形码强太多了,能存的信息量是条形码的250倍,扫一下就全出来了。当时在工业上用起来,生产线效率直接起飞,尤其是汽车零件管理,妥妥的省时省力。 可腾弘原自己压根没把这当回事儿。他觉得这东西就是个小升级,没啥了不起的,早晚得被更牛的技术干掉。所以他跟公司一合计,干脆不申请专利,把技术免费放出去给全世界用。听着挺大气的,但也说明他压根没看懂这东西以后能有多大潜力。 二维码在日本刚出来那几年,主要在工厂、物流这些地方用用,范围不大,发展也慢。腾弘原估计也没多想,觉得这技术就这样了。结果到了2001年,一个中国工程师叫王越的,在日本看到二维码,眼睛一亮,觉得这玩意儿有搞头。回国后他就开始琢磨咋推广。 刚开始,中国用二维码的地方也不多,但到了智能手机和互联网普及的时候,情况就不一样了。2011年,凌空网的创始人徐蔚申请了个“二维码扫一扫”的专利,这一下给二维码在中国铺开了路。后来微信搞了个“扫一扫加好友”,二维码彻底火了。从付钱、加好友到坐公交、看广告,生活里哪儿都离不开它。 反观腾弘原,到了2014年左右,也就是二维码发明20多年后,他还觉得自己挺有先见之明的,说这东西10年内准完蛋。可现实是,中国这边已经把二维码玩出花了,每天用量惊人,全球加起来一天得上百亿次。 腾弘原当初要真申请了专利,全球每用一次二维码都得交点钱,那日本能赚多少?光看中国,专家估算一年至少得掏50亿人民币给日本。这还不算别的国家,光中国这一块就够吓人了。 但因为他和电装公司没要专利,二维码技术全世界随便用,中国这边省下了一大笔钱不说,还靠着自己的创新把二维码用到了极致。日本白白错过了这块肥肉。腾弘原这决定,听着是挺理想主义的,可也真挺亏的。 2019年,腾弘原接受采访的时候,聊到这事儿。他说当初发明二维码,就是想着解决工业上的问题,根本没想过能用到移动支付这么大的场景。他承认,要是早知道能火成这样,可能就申请专利了。不过他也说了句公道话,免费放出去确实让技术传得更快,全球都受益了。 现在他还在电装公司上班,日子过得挺普通,没靠二维码发财,但名声是有了。二维码这东西,硬是靠着他的发明,变成了全球数字经济的一块基石。 二维码一直在进化,从黑白变成彩色的,从死的变成动的,用处越来越多。技术升级了,它的应用场景也在扩,短时间里还真没啥能完全取代它。 参考资料 腾弘原和王越:二维码的发明者和推广者,原来是日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