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喜欢邮票,觉得没有了使用途径,就没有了消耗,就不会值钱。我很想反驳,但却也无能为力。 但是你去看古代钱币、已退市的三版纸币(如车工2元)、奥运纪念钞等案例显示,收藏品价值往往在使用价值消失后爆发性增长,旧邮票在1955年作废后反而成为收藏热点,印证"稀缺性"与"历史价值"的乘数效应。 收藏价值的核心驱动要素是存世量/稀缺性(90年代邮票存世量过大导致价值低迷,使用价值并非必要条件,邮票作为"国家名片"承载文化基因,与瓷器/字画等同属文明载体。其艺术价值、史料价值随时间沉淀形成独立于实用功能的价值体系。 我们不妨用逆向思维:市场低迷期正是价值洼地,收藏本质是对稀缺文化资源的审美占有,需超越短期实用主义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