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一位母亲带着儿子在澳门街头乞讨。此时,儿子已经奄奄一息,可是路人却很冷漠,万般无奈下女子举起一个牌子,跪地痛哭:“行行好吧,我是抗日名将的遗孀啊……” 在澳门那地界儿,太阳晒得人都快熟了,可这位老妈子的心却比冰窖还凉。她穿得破破烂烂的,怀里的小崽子跟快灭的烛火似的,一不留神就得吹灯拔蜡。路人们跟赶集似的,要么看不见,要么瞅一眼,嘴角还挂着点瞧不起的笑。这老妈子实在是没法子了,哆嗦着手举个牌子,一跪下去,眼泪跟下雨似的:“各位大爷大妈,行行好!我可是打鬼子的大英雄的遗孀啊……”那声音哑得跟鸭子叫似的,听着都让人心疼。可周围的人啊,心硬得跟石头一样,愣是没一个搭理她的。她就像空气似的,被大家伙儿给忽略了。 就这么耗着,耗到一位记者大哥路过,拿笔杆子把这事儿给记下来了,这才让大伙儿知道还有这么一档子事儿,整个社会都炸了锅。 结果呢,大家伙儿的舆论力量跟火山爆发似的,把人心里的那点良知都给震醒了,母子俩这才算是从水深火热里爬出来了。不过这事儿啊,就像个照妖镜,把那时候的人心冷漠和那点仅剩的人性光亮都给照得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