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演员朱时茂说:“我把母亲接到北京后,没有邻居跟她说话,吃的东西她也吃不习惯,有次我请她到餐厅里吃饭,请她吃蛤蜊肉,她就问这个多少钱?我说这个好像是两百多一盘吧。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朱时茂出生的那个年代,家庭并不富裕。母亲一手带大他,经历了不少艰难的时光。 从小到大,朱时茂就看到母亲为了家里的生活四处奔波,省吃俭用,却从不抱怨。母亲的坚韧和节俭深深影响了朱时茂。 无论外面发生什么,母亲总是坚定不移地教导他:做人要正直,做事要踏实。 虽然母亲很少表露自己的情感,但她无时无刻不在通过行动告诉朱时茂,家庭的责任是不能推卸的,生活的艰辛是可以承受的。 朱时茂长大后,事业逐渐有了起色,但他从未忘记母亲的辛苦。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事业有了更大的成功,于是决定把母亲接到北京生活,想让母亲享受一下城市的便利和舒适。 可是,城市的生活并不是母亲所习惯的。 北京的快节奏、繁华与喧嚣,都让这位来自农村的母亲感到不适应。 她并不喜欢这里的环境,常常感到孤独,甚至连邻居也不会和她打招呼。 即便儿子为她提供了优渥的生活条件,母亲的心态依旧无法放松下来。 特别是在吃饭这件事上,母亲更是显得格外拘谨。记得那次朱时茂请母亲去餐厅吃饭,点了一道蛤蜊肉。 当朱时茂告诉她这道菜大约有两百多块时,母亲的表情一下子变得有些凝重,她疑惑地问:“这个多少钱?”朱时茂的回答让她有些愣住了。 这种高档的餐饮对她来说,太过奢华,也太过陌生。 她甚至还担心,自己是不是浪费了儿子的钱。 母亲的心态,让朱时茂感到无比心疼,毕竟,母亲的那些艰苦岁月,至今还深深影响着她的消费观念和生活习惯。 尽管母亲在城市生活中难以适应,但朱时茂并没有因此放弃对她的关心。 他知道,母亲的这种节俭习惯,并不是单纯的吝啬,而是由长期的艰苦岁月所磨砺出来的。 那一段日子,朱时茂常常安慰母亲,告诉她:“您现在不用再担心这些了,我们的生活已经不一样了。” 可是,无论他怎样说,母亲依然不舍得花费一分钱,甚至觉得自己吃不惯那些“花里胡哨”的菜品,还是家常便饭最为安心。 有时候,朱时茂会感到无奈。 尽管母亲从小培养了他独立、节俭、正直的品质,但这些品质也让母亲自己变得难以适应现代化、快速变化的生活。 尤其是在物质上,她依旧保持着那种艰苦岁月里的节俭习惯,甚至对现代城市的生活方式感到有些疏远和不理解。 可是,朱时茂从来没有责怪母亲。 他知道,母亲经历过的生活磨难,早已深深地烙印在她的心中,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作为儿子,朱时茂的内心充满了感激和无奈。 母亲无私奉献了自己的一生,抚养他长大,而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尽力让她过上更好的生活。 面对母亲的节俭与不适应,朱时茂的心情也时常五味杂陈。 一方面,他希望母亲能享受现代生活带来的便捷与舒适; 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知道,母亲的心里始终挂念着那些过不去的困难时光。 朱时茂的母亲虽然无法完全适应北京的都市生活,但他从未放弃关心她的每一分每一秒。 无论生活多么忙碌,他都会抽空陪伴母亲,听她讲述过去的日子,给她带去一些温暖和安心。 而他也在慢慢地理解,母亲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都是她从岁月的磨砺中积累下来的财富。 这些财富,远比物质的富足更加宝贵。 母亲的教诲和生活态度,深深影响了朱时茂的一生。 虽然母亲的节俭习惯让他感到心疼,但他知道,这是母亲用她的行动教会他如何坚韧、如何为家人付出、如何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困难。 每一次回忆起这些往事,朱时茂都深感幸运,能有这样一位无私的母亲,给予他一生的支持和教诲。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嘉宾综艺《你好生活家》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