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陆树铭拍完《大话西游》后,杀青宴都不想吃,就对导演刘镇伟说:“你别在片尾写我的名字,我不想让人知道牛魔王是我演的,拜托了,”后来更是直言不可能再跟周星驰合作。
陆树铭加入剧组后,他很快就发现香港的拍摄方式和内地大相径庭,内地的导演们通常会在所有细节都安排妥当之后才开始拍摄,他们严谨的拍摄风格让他感到熟悉和安心。
他们的剧本详尽完整,每一个场景、每一句台词,都会提前规划好,以减少现场的不确定性。
然而,在香港拍摄,陆树铭遇到了完全不同的拍摄模式,刘镇伟导演的工作方式对他来说,简直就像颠覆了他过去的认知。
刘镇伟喜欢在白天拍摄,晚上加班编写第二天的剧本,甚至往往在第二天拍摄即将开始的时候,剧本才刚刚完成,这样的工作方式让陆树铭感到极度的不安,他认为这样的工作方式很不靠谱。
"刘导,你这样拍戏,我感到很吃力,我需要一个完整的剧本,我需要提前准备"陆树铭在和刘镇伟交流时表达了自己的困惑和压力。
刘镇伟则是微笑着回应,"树铭,这就是我们香港的拍戏方式,你需要适应它,这种方式让我们的电影更有活力,更具即兴的创造力,"
陆树铭的困惑和压力,并没有因为刘镇伟的解释而减轻,他开始思考,如何在这种截然不同的工作方式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如何适应这种从未有过的挑战。
而在拍摄完作品后,他与周星驰之间的矛盾也逐渐浮出水面,他公开指责周星驰看不起自己这样的小演员,片场中频繁使用自己听不懂的广东话,这使他感到极大的挫败感,他宣誓再也不会与周星驰合作。
陆树铭对周星驰的不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拍摄过程中不断出现冲突。
然而,正是这种专注和付出的背后,暗藏着他与周星驰在拍摄过程中产生的不和,这也是他为了角色而必须承受的另一种挑战。
《大话西游》,这部以新颖而古怪的视角诠释西游记故事的电影,给予了陆树铭一个尤其挑战性的角色——牛魔王,他不得不从内到外转变,化身为这个强大且威猛的角色。
每天,陆树铭需要花费四个小时在化妆间里,犹如一个沉默的雕塑家,严肃而专注地塑造自己的面容,化妆师在他的脸上涂抹着厚重的妆容,他的背上还必须搭载上一对重达几十斤的牛角。
在他饰演的牛魔王角色中,大部分的戏份都需要在深夜进行,每次经过长时间精心打造的妆容,他都热切期待着自己在银幕上的出现。
然而,周星驰的临时改动剧本,却总是让他的期待化为泡影,很多时候,当轮到陆树铭的戏份时,天就亮了,他只能无奈地卸妆,等待来临的夜晚再度准备。
在和周星驰对戏的时候,陆树铭的困扰更加深重,他并不懂粤语,而周星驰又频繁地临场改台词,这让他在接应台词上的压力倍增,一次次的语言障碍,让他感到越来越挫败。
"周导,我真的很难跟上你的步伐,你总是临时改台词,而我却不懂粤语,"陆树铭曾无奈地向周星驰诉说。
"树铭,你需要适应,这就是拍戏的方式,"周星驰坚决而坚定地回应。
有的时候因为剧本反复的修改而导致戏份推迟,从早到晚的等待时常让陆树铭感到迷茫,陆树铭曾向导演刘镇伟坦言:"拍摄的过程真的很辛苦,有时候我都不知道我在做什么,"
陆树铭对这部电影持有一种深深的怀疑,看着每日的拍摄进度,他感觉整个电影的情节似乎毫无头绪,让人感到困惑。
它看起来像是一部由无数不连贯的桥段和故事拼接而成的电影,使他难以理解其真正的主题和目标。
"我都看不透这部电影,怎么可能让观众理解它呢?"陆树铭心中无比疑惑,非常怀疑《大话西游》是否能成功。
他开始感到焦虑,每天早出晚归的辛苦工作,看不到成功的希望,让他倍感压力,他开始质疑自己的决定,为何会选择参与这样一部看似混乱、无法理解的电影。
这就是陆树铭的《大话西游》之旅,这一切都使得陆树铭在《大话西游》的拍摄过程中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痛苦。
虽然他通过坚持与毅力完成了拍摄,但这次的拍摄经历无疑在他的心灵深处刻下了深深的痕迹。
然而,当《大话西游》上映后大获成功,陆树铭才意识到自己的付出并没有白费,虽然他在拍摄过程中遭遇了无数的困扰,但正是这些困扰让他在艺术和人生上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如今回想,《大话西游》对于陆树铭来说,既是一次深刻的人生历练,也是他演艺生涯中的一块独特的瑰宝,他深深地体验到了艺术创作的艰辛和痛苦,但也从中看到了自己的成长和进步,虽然他与周星驰的关系因此变得紧张,但无可否认,这次经历让他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潜力和价值。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