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46年,汉奸陈公博,被枪毙的现场,临刑前他对身边的狱警说道:”我有钢笔一支,

1946年,汉奸陈公博,被枪毙的现场,临刑前他对身边的狱警说道:”我有钢笔一支,是兆铭兄所赠,有一枚一等旭日大绶章,为日本天皇所赠,此两物都在我床上,要求随葬”,还没有等狱警回答,身边的法警看不下去了,催促着他赶紧“上路”。 1946年,汉奸陈公博,被枪毙的现场,临刑前他对身边的狱警说道:“我有钢笔一支,是兆铭兄所赠,有一枚一等旭日大绶章,为日本天皇所赠,此两物都在我床上,要求随葬” 1946年6月3日清晨,苏州狮子口监狱,枪声划破寂静,陈公博的生命就此终结。临刑前,他平静地对狱警说出遗言,要求将汪精卫赠的钢笔和日本天皇赐的勋章随葬。这一刻,他究竟在想什么?是追忆旧情,还是执迷不悟?这个曾叱咤政坛的汉奸,用这样的方式结束了罪恶一生,留给后人无尽的疑问。 陈公博,1892年出生于广东南海,家里条件不错,从小就聪明好学。早年他东渡日本留学,受革命思想影响,回国后投身风云变幻的政治舞台。1921年,他作为中共一大代表,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谁能想到,这个革命者后来会走上完全相反的路?一年后,他因理念不合退出中共,转而加入国民党,成了汪精卫的得力助手。 到了1930年代,汪精卫逐渐亲日,陈公博也跟着转变。1938年,汪精卫投靠日本,建立伪国民政府,陈公博紧随其后,担任伪立法院院长。1944年汪精卫病死,他接任伪国民政府代主席,成了汪伪政权的头号人物。这一步步的堕落,从革命者到汉奸,简直让人大跌眼镜。抗日战争期间,他帮着日本侵略者压迫中国人,双手沾满了同胞的血。 1945年日本投降,抗战胜利,陈公博的好日子也到头了。他试图逃跑,但最终在南京被捕。1946年4月4日,江苏高等法院在苏州公开审判他。法庭上,他穿着灰布长衫,手里拿着一大摞自白书,辩称自己只是忠于汪精卫,没想叛国。可这理由苍白无力,旁听席上嘘声一片,审判长不停敲铃才勉强维持秩序。 审判过程很公开,来了不少老百姓旁听,大家都想看看这个臭名昭著的汉奸下场如何。法院列出他的十大罪状,包括通敌卖国、协助日本侵略等,最终判处死刑,剥夺公权终身,没收全部财产,只留给家属一点基本生活费。他的妻子李励庄不服,上诉到最高法院,可结果没变,死刑维持原判。 1946年6月2日,陈公博被押到苏州狮子口江苏第三监狱,第二天一早执行枪决。临刑前,他写了对联,想求点宽容,可没人理他。狱警只是冷冷催他赶紧“上路”,一点情面都不留。 陈公博被枪毙前,留下了那段让人印象深刻的遗言。他提到两件东西:一支汪精卫送的钢笔,和一枚日本天皇赐的一等旭日大绶章,要求这两样随葬。这话听着挺简单,可细想想意味深长。钢笔代表他对汪精卫的忠诚,勋章则暴露了他对日本的依附。都到这时候了,他还惦记这些东西,到底是放不下的情谊,还是死不悔改的心态? 这两件遗物最终咋样没人细说,但可以肯定,狱警没给他太多时间多想,直接催他上路。枪声一响,陈公博的罪恶人生彻底画上句号。 汉奸的下场不值得同情陈公博的死,在当时没啥争议。抗战刚结束,老百姓对汉奸恨得牙痒痒,他的死刑是众望所归。报纸上铺天盖地报道这件事,社会各界都觉得这是正义的清算。有人说他从革命者变成汉奸,是个人野心膨胀的结果;也有人说他不过是汪精卫的跟班,立场不坚定才走上绝路。 要聊陈公博,就得说说汪伪政权。这是个啥玩意儿?简单讲,就是抗日战争期间,汪精卫投靠日本,在南京搞了个傀儡政府,表面上是“国民政府”,其实完全听日本指挥。陈公博是这政权里的二号人物,后来还成了头号,负责帮日本维持占领区的秩序。 汪伪政权干的那些事,比如搜刮民财、镇压抗日力量,哪件不是陈公博参与的?他当伪立法院院长时,制定了不少卖国政策;接任代主席后,更是变本加厉。可以说,汪伪政权能撑那么久,他“功不可没”。 陈公博这人,年轻时也算有理想。中共一大时,他才29岁,满腔热血想干革命。可为啥后来变了呢?有人说他个人野心太大,早年退出中共就因为不甘心只当个普通党员。加入国民党后,他又觉得汪精卫这条路更靠谱,能让他爬得更高。 跟着汪精卫亲日后,他彻底放弃民族立场。也许在他眼里,汪精卫是老大哥,日本是靠山,只要抱紧这两条大腿就有好日子过。可惜,他算盘打得再精,也没料到抗战会胜利,日本会投降,自己会成过街老鼠。 陈公博倒下那一刻,留下的遗言让人琢磨不透。他为啥非要带上汪精卫的钢笔和日本的勋章走?是觉得自己没做错,还是想在最后时刻给自己点安慰?这个从革命者堕落成汉奸的人,究竟咋想的?欢迎留言说说你的看法,咱们一起聊聊这段沉重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