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55岁的刘亚楼因为操劳工作,英年早逝。离世前,他叮嘱自己的混血妻子:务必改嫁!妻子后来怎样呢? 1965年,一位55岁的开国上将因工作操劳过度,撒手人寰。临终前,他拉着混血妻子的手,留下了一句令人动容的嘱托:“务必改嫁!”这位将军是谁?他为何会有这样的要求?而他的妻子,又是如何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离别和嘱咐的?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就此展开。 刘亚楼,1910年出生在福建武平一个穷苦人家。家里穷得叮当响,父亲早逝,母亲养不起他,他被过继给别人,跟着养母长大。小时候虽然苦,但他硬是挤进了私塾,后来上了小学、中学,可家里实在没钱,他辍学当了老师。不过,他心里装着更大的事儿,1929年投身革命,加入共产党,参加了红军,从此走上了打仗的路。 早年在红军里,他从班长干到营长,脑子活,胆子大,人称“精灵兵”。长征路上,他带队冲锋陷阵,突破封锁线,抢占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硬是闯出一条活路。抗日战争打响,他参加了平型关大捷,后来还去苏联学军事,混了个少校军衔。解放战争中,他帮着指挥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天津那仗29小时就拿下来,13万敌军没了影儿。 新中国成立后,刘亚楼成了空军司令员。空军从零起步,他硬是建起了航校,培养飞行员,搞训练大纲,还指挥抗美援朝空战,打下不少敌机。1955年,他拿了上将军衔,荣誉满身,可身体也因为常年拼命给拖垮了。 刘亚楼结过三次婚,最后一任妻子叫翟云英,是个中俄混血儿。1946年,他在东北大连认识了她。翟云英1928年出生在苏联,爹是中国人,妈是俄罗斯人,小时候跟着父母回了大连。两人是通过大连市委的一个朋友介绍认识的,见面没多久就看对了眼,1947年结了婚,生了仨孩子。 这俩人感情挺好,刘亚楼忙着打仗建军,翟云英就默默支持他。虽然日子不算富裕,但夫妻俩互相扶持,日子过得也算踏实。谁也没想到,这段婚姻会因为刘亚楼的身体垮掉而走到尽头。 1965年初,刘亚楼的身体彻底不行了。多年带兵打仗、熬夜操劳,他得了重病,住进了上海的医院。到了5月7日,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拉着翟云英的手,喘着气说了一句:“你还年轻,务必改嫁,找个好人过日子。”说完这句,他还交代了仨心愿:照顾好仨孩子,孝敬他爹,帮翟云英的妈找回苏联的亲人。那天傍晚,他闭上了眼,55岁就走了。 这嘱托听着怪心酸的。一个大将军,临走前想的不是自己,而是让妻子别守着他的影子过苦日子。可翟云英当时啥也没说,只是哭得喘不过气。她心里咋想的,没人知道。 刘亚楼走后,翟云英没听他的话改嫁。她一个人扛起了家,铁了心要把仨孩子拉扯大,还要完成丈夫的遗愿。她管孩子可严了,要求他们读书上进,别丢了刘亚楼的脸。结果仨孩子还真争气,老大刘玉斌当了兵,老二刘玉红进了空军气象局,老三刘玉珍也在自己的行当里干得不错。 除了孩子,她还得照顾刘亚楼的老爹刘德祥。老人家年纪大了,她常去看望,安排吃喝,老人走的时候她也料理得妥妥当当。至于帮自己妈找苏联的亲人,那时候国际关系乱糟糟,她硬是等到了1989年,带着老妈去了苏联,跑前跑后总算找到了人,把这事给办了。 翟云英自己也没闲着。她早先在大连当过小学老师,后来考上了华东医科大学,毕业后去了空军总医院当内科医生,治病救人挺有一套。她还当过大连妇女代表,帮着妇女们说话,忙得不亦乐乎。 2019年,空军成立70周年,领导特意去看她。她91岁了,手里攥着跟刘亚楼的合影,听着空军的事儿,笑得挺开心。2021年12月5日,她在北京走了,93岁,一辈子没再找别人。 刘亚楼临终让翟云英改嫁,是心疼她还是怕她孤单?翟云英没改嫁,是放不下来还是有啥别的想法?这段情和义,搁你身上你咋选?来评论区聊聊吧,你的看法我都想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