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美国要卖给沙特1000亿美元武器,大概条件或许是,沙特停止采购我国武器,并且限制

美国要卖给沙特1000亿美元武器,大概条件或许是,沙特停止采购我国武器,并且限制我国对沙特投资。 美国这次对沙特的军售计划,表面上是军火交易,实则是精心布局的地缘政治棋局。 1000亿美元的订单,囊括了防空系统、雷达、C-130运输机,甚至价值200亿美元的MQ-9B海上卫士无人机,雷神、波音、诺斯罗普·格鲁曼等军工巨头都分了一杯羹。 这笔交易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削弱中国在中东的影响力。美国明确提出,沙特得暂停采购中国武器,还要限制中国在沙特的投资,比如能源和基建项目。 这种条件,摆明了是要把沙特牢牢绑在美国的战略轨道上,确保中东的盟友体系不被其他大国渗透。 不仅如此,美国的军售野心还不止于沙特。挪威被推销了星座级护卫舰,越南被塞了F-16V战机,这些交易都在为美国构建一个全球化的军事伙伴网络,同时抵消中国和俄罗斯的军工市场份额。 沙特这边,签下这笔军售协议并不只是花钱买装备那么简单。作为中东的石油大国,沙特面临着复杂的战略困境。 伊朗的地区影响力不断扩大,胡塞武装在也门的持续威胁,都让沙特对先进武器系统有迫切需求。 MQ-9B无人机能极大提升沙特在红海和波斯湾的侦察能力,萨德系统则能应对弹道导弹威胁。可美国开出的条件,却让沙特左右为难。 如果完全倒向美国,沙特可能得牺牲跟中国的经济合作,比如中企参与的能源项目和“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基建投资。 沙特近年来一直在搞外交多元化,试图在美、中、俄之间找平衡,这种限制无疑会让它的外交空间变窄。 而且沙特的军费开支已经高得吓人,1000亿美元的军购可能会进一步挤压国内经济。 美国这套军售策略,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政策上的反复,恰恰反映了不同政府在战略和经济上的优先级差异。 2021年,拜登上台后叫停了对沙特的武器供应,理由是也门战争导致了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沙特的空袭行动被指造成大量平民伤亡。 拜登当时想通过暂停军售,给沙特施压,同时缓和国内对中东政策的批评。可到了特朗普这边,风向又变了。 特朗普一贯把经济放在首位,军售不仅能让波音、雷神这些企业赚得盆满钵满,还能拉动美国就业,缩小贸易赤字。 早在2017年,特朗普就跟沙特谈过一笔1100亿美元的军售意向,包括萨德系统、濒海战斗舰和十年维护项目,只不过拜登上台后这事被搁置。 现在这1000亿美元的新订单,像是2017年那笔交易的“重启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