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申花为鉴:大量老年雇佣兵的存在,对球队有百害而无一利! 灵感来源于20-24年,申花成绩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然观点存在两个先决条件:大量老球员+雇佣兵模式。 很不幸,申花又成了典型反面教材,当年在满足两个条件后,成绩一天世界。 扳扳手指,当年聚集了冯潇霆、曾诚、赵明剑、吴曦、于汉超、杨旭、曹赟定、张璐等一大群老将,号称:中超养老院。 首发阵容一半以上30+,结果呢? 之所以成绩一言难尽,总结几点原因: 1.年纪一把,体力难支 联赛很漫长,老蒋虽有经验,但毕竟过了巅峰期,身体机能下降。 联赛不但考验技术能力,同样考验体力。 伴随着比赛场次增加,体力跟不上够还谈什么技术? 此外,体力不足更容易导致受伤,恢复时间也比年轻人长,曾诚和冯潇霆都有这种情况发生,无法保证出勤率。 2.考虑退役,心态变了 当时这批老将,个个面临退役,申花属于最后一站。 签完合同保障有了,年轻时的拼劲也荡然无存了。 场上为避免受伤,养身足球走起。 年轻球员为出头满场飞奔,他们则是先躲为敬,能偷懒就偷懒,怎么比? 保持健康,安全退役成了首选,心态上发生变化。 他们不怕坐板凳,甚至热爱板凳,失去竞争力哪来成绩? 3.雇佣兵团,无归属感 纵观那些年的那些老将,大多数都是生涯末期加盟申花,混日子何来归属感? 没有归属感意味着不会为球队拼搏。 看看吴曦和于汉超便知问题所在。 申花是吴曦梦开启的地方,回归申花相当于回家。 自然要为“家”奉献所有。 于汉超则是落难时被申花拯救,这年头锦上添花者多,雪中送炭者少。 申花对超哥有恩,自然涌泉相报,否则如何交代? 但话说回来,吴曦和于汉超也是人品在线之辈,拼尽一切乃大丈夫所为。 再看其他那些,有这觉悟吗? 再说“崇一期”,年龄虽大但对海港有着归属感,能拼尽最后一颗子弹。 这便是雇佣兵和嫡系的区别。 4.霸占位置,挤压新人 球场上永远只有11个人,老将多了意味着年轻人没机会。 那些年也就冒出朱辰杰和蒋圣龙,其他位置被“养老院”轮番霸占。 不但出工不出力,还让小将无出头之日。 恶性循环对球队未来是毁灭性打击,他们合同结束退役,球队青黄不接。 以上4点得出本人观点。 当然不是否定老将,关键在于怎么用。 以老带新+稳定军心+领袖作用才是正解。 目前申花表示这个策略,阵容尽可能年轻化,吴曦作为核心传帮带,于汉超作为利剑终结比赛。 人品和球技俱佳得老将是球队财富,很高兴申花还能拥有他们。 所以对老将的使用必须慎重,用好了威力加成,用不好一溃千里。 不知各位球迷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