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50年,一个四川村妇向解放军举报自己的丈夫,说他言行举止不像一个普通人。解放

1950年,一个四川村妇向解放军举报自己的丈夫,说他言行举止不像一个普通人。解放军经调查盘问后,发现此人果然不普通,他竟是国军中将王凌云。

通江农村来了个新郎,人前叫张克明,话不多,娶了村里一个寡妇,摆了个小酒席,没见请亲戚也没请干部,只拿出48两黄金当聘礼。

那年头,一两黄金够普通人家过日子好几年,村里人看呆了,更奇怪的事儿接踵而来。

新郎不下地,不碰农具,别人去地里忙活,他窝在屋里读报。

有时候能在场院听见广播里念军事新闻,河南剿匪、湘西清匪、飞机扫射的事儿,他听得比谁都仔细。

有人跟他搭话,他讲得比播音员还清楚,连师旅番号都不差。

住的茅屋后头,有人发现埋了几根金条,锃亮锃亮的。

平时口音也跟别人不一样,嘴头讲的虽然是四川话,骨子里还是带着河南腔,听得细了有味儿。

通江不是个热闹地儿,但藏不住事。

村里女人细心,新媳妇更是心头明亮。

头些天只觉丈夫人实在、不粗鲁,可日子一长,总有说不清的地方。

种庄稼不会,修渠走神,手上没老茧,讲起日本人、战斗地图、老蒋安排,语气却老练得很。

夜里翻过他铺盖卷,找出一本夹着旧军章的破相册,照片上人穿中将制服,背后写着“王凌云赠”。

把这事捂了三天,最后去了村支书家,几个人悄悄写了封信,送到区里驻军。

几天后,解放军来了。张克明乖乖坐着没挣扎,一听要带走,只问了句:“去北京?”

人群里没人敢应。军车开走那天,媳妇蹲在灶房不吭声,锅里水烧干了没人掀盖。

消息传出后,村里炸了锅,“原来是个中将哟!”“中将跑通江来种地?”“黄金买老婆?”谁也说不清到底图啥。

王凌云这名字,解放前响得很。

1899年出生在河南汝阳,家境不富。20岁头一回扛枪,混进吴佩孚部队,不到半年跑了,管不住嘴爱打赌,挨了上校两巴掌,一夜之间扔了枪逃回老家。

家门口正好民团招兵剿匪,他钻了进去。

那时候郑国翰当头目,见这小子枪法准、点子多,把他提成了队长,后来又给张钫看上,转成了正规军。

1930年当上师长,调防江北。七七事变后他领76师赶到上海,淞沪会战打得最猛那几天,他守福山镇,四昼夜没撤一步,连战壕都没挪地儿。

日军反复冲锋,炮弹劈头盖脸地砸。那阵子伤亡过半,连炊事兵都拎枪上阵。

战后部队被评成“福山铁军”,王凌云胸口挂上青天白日勋章,又收了美国人给的自由勋章。

那时不少人说,这家伙以后准有大官做。

可风水转得快。他不是黄埔出来的,不走宋子文、蒋经国那路子,老蒋瞧他不顺眼。

抗战胜利后调他去西北边防,部队粮饷不到、车马稀缺,他写了七封请求信,一封都没回。

1948年辽沈战役打响,他调兵慢,被批“行动不力”,当年冬天就被撤了兵权。

内战节节败退,他没得选。台湾去不成,香港没人接,最终收拾几根金条。和几件老衣裳,踏上逃亡路。

跑到四川大巴山,山高林密,原以为安全。

选了通江落脚,改名换姓,自认从此低调做人,种地糊口,哪知道人心难测。

军人气质藏不住,文人骨子难掩,终究还是露了马脚。

押解到北京后,王凌云被关进功德林战犯管理所。

初到时不说话,不认错,几次被点名批评态度冷淡,改造初期情绪极不稳定,不吃食堂饭,天天独坐墙角。

后来慢慢转了性子,开始写自述材料,参与政治学习,做思想汇报。

讲福山镇那一仗时眼圈发红,讲到抗战中的牺牲,语速很慢。有人问他:“你真心悔过?”他只说:“没悔在抗日,悔在打内战。”

1961年,第一批战犯特赦名单下来,他在列。

走出功德林那天,北京下雪,他穿着棉军大衣,揣着一纸安置令,被安排到红星公社学果树栽培。

头几年人少言寡语,天天看书,研究苹果剪枝、梨树授粉。

后来调回河南,进了政协挂了个名,偶尔讲讲过去的事,没人深问,他也不多说。

评论列表

用户88xxx67
用户88xxx67 2
2025-05-01 16:25
也是个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