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江苏男子开奔驰去4S店保养,不料第二天被告知车内有积水,需要5900元维修。男子起疑,查了询监控发现自己前脚离开,店后脚里员工就提了一桶水,从天窗倒了进去。男子生气,4S店为了赚钱丧心病狂。既然连买大牌车子都没有保障,那品牌还有什么意义? 2025年4月24日清晨,江苏常州的阳光斜照在奔驰C级的车身上,38岁的张建军正用麂皮布擦拭轮毂。 这辆黑色轿车是他奋斗十年的勋章,方向盘上的木纹装饰仿佛还留着初次提车时兴奋的指纹。 当他将车驶入"星驰奔驰4S店"时,万万没想到,一场精心策划的"保养"正等待着这辆承载梦想的座驾。 上午9点15分,张建军将车钥匙交给服务顾问小林。 "就做常规保养,天窗我上周自己试过,密封没问题。"他特意叮嘱,后视镜里还映着爱车驶入维修区的画面。 根据保养记录,这辆车三年来从未出过任何故障,每次进店都享受着"星级服务",谁知直到24小时后剧情急转直下。 次日下午,小林的电话带着职业性的焦虑:"张先生,您的车内检测出大量积水,初步判断天窗排水系统故障,维修费用5900元。" 张建军赶到4S店时,脚垫下的还堆积着不少的积水,拆开的内饰板露出潮湿的隔音棉——这辆从未经历过暴雨的爱车,仿佛突然遭遇了一场"人工降雨"。 张建军怀疑的种子在查看监控时彻底爆发。 4月24日18点07分,监控画面显示: 维修技师王某提着塑料水桶走向车辆,仰头灌下半桶自来水,水流顺着天窗导流槽涌入车内。18点12分,他用毛巾擦拭中控台,制造"检测漏水"的假象。整个过程持续5分13秒,而此时张建军正在家中翻看车辆保养手册。 "这是天窗密封性测试,行业常规操作。"售后经理的解释被张建军手机里的视频打断。 他指着画面中王某刻意倾斜水桶的动作:"测试需要倒整桶水?我天窗开着时连洗车水枪都避开!" 维修区的背景音里,其他工位传来"今天又搞定一台"的低语,让本就苍白的辩解更显无力。 面对张建军的起诉,4S店在庭前调解中承认"操作不规范",但坚称"初衷是检测隐患"。 最终双方达成和解,4S店免费修复车辆,赔偿误工费,并在门店公示维修流程。 但张建军的手机里,始终保存着那段倒水视频——那是信任破裂的证据,也是消费者觉醒的起点。 事件曝光后,奔驰中国启动全国4S店专项检查,引入"透明车间"系统,客户可通过APP实时观看维修过程。 张建军收到了厂家的致歉信,信封里夹着一张天窗密封条的零件图,标注着"终身质保"的红章——这个迟到的承诺,能否修复行业受损的信誉? 2023年南京某宝马4S店,员工人为制造刹车片磨损假象;2024年杭州雷克萨斯4S店,通过软件设置让正常车辆报出"发动机故障"。 中国消费者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汽车售后投诉中,"故意制造故障"类案件同比上升47%,豪华品牌投诉占比达32%。 这些案例共同勾勒出一条黑色产业链,部分4S店通过"预检设障-夸大故障-过度维修"的套路,将售后维修变成利润奶牛。 张建军发现,自己的车辆保养单上,"天窗排水系统清洗"项目被悄悄加入,而该服务在奔驰官方手册中并无强制要求。 在4S店的停车场,张建军摸着重新干爽的方向盘,突然想起提车时销售说的"星辉服务,安心托付"。 天窗玻璃上的水痕早已擦干,却在他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 这个案例撕开了豪华汽车服务的精致伪装,人们发现,当商业利益凌驾于诚信之上,再闪耀的车标也掩盖不了经营理念的锈蚀。 "细节决定企业的温度。" 4S店员工手中的水桶,倾倒的不仅是自来水,更是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 在享受标准化服务时,更要守护自己的知情权,毕竟,真正的"星级服务",不该是精心设计的欺诈套路,而应是对每个客户、每辆汽车最基本的尊重——这,才是品牌存在的真正意义。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文中均使用化名) 创作来源:看齐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