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克什米尔发生袭击,因为他一句话?

亚太日报 彭子佳 2025 年 4 月 22 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帕哈尔加姆发生针对游客的致命袭击,造成 26 人死亡。这一事件与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阿西姆・穆尼尔将军 5 天前的言论形成微妙关联,再度激化南亚次大陆的核威慑紧张局势。 4 月 17 日,穆尼尔在伊斯兰堡侨民会议上宣称:"克什米尔是巴基斯坦的颈静脉,我们永远不会抛弃为反抗印度占领而斗争的克什米尔人"。这一表述突破巴基斯坦军方传统的 "克什米尔是未决争议" 的外交辞令,将其提升至 "国家命脉" 的战略高度。更具争议的是,他公开强调 "我们在各个方面都与印度教徒不同",这种基于宗教身份的对抗性叙事,被印度外交部斥为 "煽动宗教仇恨"。 穆尼尔的言论与其前任巴杰瓦将军的 "巴杰瓦主义" 形成鲜明对比。巴杰瓦在 2019 年普尔瓦马袭击后,通过遣返印度飞行员避免全面战争,并推动秘密外交。而穆尼尔上任后,面对巴基斯坦政治动荡、经济危机和恐怖主义抬头的三重压力,选择强化意识形态动员。他在 2 月克什米尔团结日宣称 "为克什米尔打十场战争也在所不惜",这种强硬姿态被分析为转移国内矛盾的策略。 巴基斯坦外交部否认与袭击有关,但穆尼尔的言论已严重削弱其外交回旋空间。伊斯兰堡不得不寻求中国支持,中国外交部在声明中呼吁 "克制,通过对话解决争端"。与此同时,巴基斯坦军方加强对国内激进组织的监控,逮捕了 12 名与克什米尔地区活动有关联的嫌疑人。 穆尼尔的职业生涯深深烙印着克什米尔印记:1986 年军校毕业即被派往克什米尔边境部队,历任北部军区情报主管、三军情报局(ISI)局长等职。这种履历使其成为巴基斯坦军方 "克什米尔鹰派" 的代表人物。2022 年因与伊姆兰・汗的权力斗争被解除 ISI 局长职务,最终在政治洗牌中胜出,成为陆军参谋长。 穆尼尔上台后,通过镇压伊姆兰・汗支持者巩固军权:2023 年 5 月骚乱后,超过 3000 名汗的支持者被军事法庭审判,包括前 ISI 局长法伊兹・哈米德。这种铁腕手段在国内引发争议,但也重塑了军方权威。在克什米尔问题上,他选择延续 "安全优先" 传统,试图通过外部危机转移公众对经济衰退(2024 年 GDP 萎缩 3.2%)的不满。 印巴双方在克什米尔部署超过百万军队,且均拥有战术核武器。穆尼尔的言论被印度战略研究中心视为 "核冒险主义",该中心报告警告:"任何针对印度本土的袭击都可能触发 ' 冷启动 ' 作战计划"。巴基斯坦战略研究所则回应称,其 "巴布尔" 巡航导弹可覆盖印度全境,形成 "相互确保摧毁" 的平衡。 中国作为巴基斯坦全天候盟友,在联合国安理会否决了印度将袭击定性为 "跨境恐怖主义" 的提案,但同时敦促双方保持克制。俄罗斯则重申 "支持通过双边对话解决争端",并承诺继续向印度供应 S-400 防空系统。美国虽表态支持印度,但受国内政治制约,难以深度介入南亚事务。 穆尼尔的五年任期已过两年,其政治遗产正面临考验。若选择延续强硬路线,可能导致印巴冲突升级;若转向外交缓和,则需承受国内保守势力压力。新加坡拉惹勒南研究院专家阿卜杜勒・巴西特指出:"穆尼尔需要在维护军权与避免战争之间走钢丝"。 在伊斯兰堡街头,抗议者高举 "停止战争" 标语,而新德里的示威者则焚烧穆尼尔画像。这场由言论引发的危机,正在将南亚推向战争边缘。 印度于周三对巴基斯坦航空公司关闭了领空。上周,巴基斯坦对印度拥有或运营的航空公司关闭了领空,暂停了包括通过第三国在内的所有贸易,并停止向印度国民发放南亚特殊签证。印度政府在通知中表示,禁令将从4月30日持续至5月23日。自袭击事件发生以来,两国已采取一系列措施相互对抗,包括暂停《印度河水条约》。 注:本文为亚太日报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