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印度申奥的阻力会那么大?这么说吧,只要敢让印度举办奥运,那三哥就能包下所有金牌——倒不是运动员多厉害,而是其他国家选手可能连赛场都走不到。2010年新德里英联邦运动会开幕前,场馆顶棚被猴子撕开大洞,运动员村床垫里爬出蜈蚣,澳大利亚代表团直接扛着杀虫剂入境,这还只是开胃菜。 印度的“短板”着实太明显了,在硬件设施上,印度糟糕的基础建设早就让人望而却步。 2010年新德里英联邦运动会,开赛前不少场馆还是工地,勉强投入使用后也状况百出,不少地方甚至存在安全隐患。 而场馆外,供电不稳定、交通混乱,更不是一句“临时问题”能带过去的。 别说保障各国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质量,连比赛现场的基本运行都成了难题。国际大赛对细节的把控、对安全的高要求,和印度目前的实际水平相差太远。 而且印度街头的空气和气味,是任何滤镜下都藏不住的真相。露天厕所、垃圾成堆,恒河污染早已成了世界卫生组织头疼的事情。 不少外来参赛者在过去的国际大型活动里,都曾遭遇过腹泻、皮肤感染等“不可描述”的麻烦。 这可不是小题大做,任何运动员都得把身体状态放在第一位,这样的赛前环境,谁能适应得了?这不仅是卫生问题,也是印度难以摆脱的“面子”问题。 大赛拼的不只是场地设备,更是公平、公正和管理能力。有些国家虽然经济条件一般,但能把赛事管理得井井有条,让来的人都心里有底。可印度偏偏在这方面也屡屡“翻车”。 就连电竞比赛都能出现主办方偷对手硬盘的新闻,真的很难说这种风气不会蔓延到更大规模的体育赛事中。 公平精神本身就该是奥运会的灵魂,如果基础都立不住,谁敢把奥运会这样世界最高级别的比赛交到手里? 其实,印度申奥不是简单地想壮大国威,更是希望借机提升国际形象。这种想法可以理解,很多国家都靠奥运机会打造国家名片。 但奥运不会因为一个国家的宣传需求就降低标准。世界需要的是责任感和执行力,需要的是把选手和观众都安顿妥当的能力。印度目前的现实还达不到这个门槛,国际奥委会当然不会冒险。 有人认为,只要印度有钱,肯砸钱就能办好一切。可奥运会到了今天,早就不是“砸钱就能撑起来”的聚会。基础设施、医疗保障、安全方方面面,都需要强有力的管理和敬业精神去维护。 印度想靠奥运会“一跃成名”,这目标没错,但问题还是摆在眼前,不努力补齐短板,只靠梦想和口号,是很难打动世界的。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