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5年9月,左宗棠在病榻上离世时,愤慨地说:“对中国来说,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一个李鸿章做的坏事!”两个月后,胡雪岩也满怀愤懑地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在临终前,他召集所有子女,严肃地告诫他们:“千万别靠近白虎!” 十九世纪的中国问题重重,内部有太平天国运动带来的动荡,外部有西方列强入侵带来的威胁。 大清王朝摇摇欲坠,就像一个快要散架的棋盘。 地方官员的势力越来越大,而朝廷的控制力却越来越弱。 国家局势十分危急,内外交困。 在那动荡不安的年代,左宗棠、李鸿章、胡雪岩这三个人,如同棋盘上的棋子,被时代洪流推向前台。 1864年,新疆局势骤然紧张,阿古柏率兵入侵,沙俄也在边境蠢蠢欲动,大清在西北地区的统治岌岌可危。 对于如何应对这场危机,左宗棠和李鸿章的意见产生了巨大冲突。 左宗棠坚决主张收复新疆,他认为国土完整至关重要,每一寸土地都不能拱手让给外国势力,丢失新疆就像割掉自己的肢体一样令人痛心。 李鸿章则更看重实际情况,主张优先加强海防力量,认为新疆地理位置偏远,难以守卫,投入大量资源收效甚微,如同一个无底洞。 他很忧虑,如果和大沙俄打起来,已经很衰弱的大清可能会更加惨不忍睹。 两个人各执己见,谁也不肯让步。 最后,慈禧太后为了维持朝廷内部的平衡,决定站在左宗棠这边,支持他的主张。 为了筹集打仗的钱,左宗棠不惜卖掉家里的财产,到处求人帮忙。 他甚至还提前给自己准备了一口棺材,用这种方式表达一定要收复新疆的坚定决心。 就在左宗棠为钱发愁的时候,商人胡雪岩站了出来。 他奔波各地,想方设法筹集资金,最终通过付出很高的利息,从外国银行借来了一大笔钱,及时解决了左宗棠最迫切的资金难题。 左宗棠率领庞大的军队向新疆进发。 这位已经六十四岁的老将军,骑着马走在队伍最前头,他身后跟着一口棺材,周围是无边无际的沙漠。 他大声宣告自己的决心:“我宁可带着棺材出关,战死在战场上,也绝对不允许任何外来侵略者侵占我们一寸土地!” 胡雪岩仗义疏财的行为,赢得了左宗棠的赏识与信任,也使他成为左宗棠最有力的支持者。 他们二人结成了官商同盟,有了左宗棠的庇护,胡雪岩的生意越做越大,如日中天。 可是,好日子没过多久。 左宗棠成功收复新疆后,声望太高,引来了李鸿章一伙人的嫉妒。 李鸿章通过盛宣怀,在商业上狠狠地打击了胡雪岩。 最初他们在丝绸生意上展开激烈竞争,胡雪岩因此遭受巨大损失。 随后李鸿章又利用银行贷款和在官场的影响力,制造了民众恐慌性提款的局面,最终使得胡雪岩的产业崩溃,走向了死亡。 左宗棠晚年日子不好过,总被人排挤,最后带着遗憾去世。 他临终时留下了一句话,听起来像是在评价李鸿章的一生。 李鸿章此后继续活跃在晚清政坛,身份复杂。 他主导洋务运动,建立北洋水师,但也签了不少让国家吃亏的条约。 他的人生颇受争议,有人指责他背叛国家,也有人认为他不过是时代错误的替罪羊,承担了本不该由他承担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