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央视主持人撒贝宁哭着说到:“我妈妈走之前,我就觉得她眼神里有什么不对的东西,想要

央视主持人撒贝宁哭着说到:“我妈妈走之前,我就觉得她眼神里有什么不对的东西,想要说什么,她就一直看着我,她到最后已经不大能说话了,我就过去,我说妈,你想说什么啊? 除夕夜,家家户户亮着灯,亲人们聚在一起,气氛欢快。 撒贝宁的手指在手机屏幕上停住,正在写一条特殊的微信消息:“妈,我当爸爸了!” 当他按下发送键,心里各种感觉涌上心头。 这条微信,注定不会得到任何回应,因为他想念的母亲已经去世了。 手机屏幕的光亮照在他脸上,泪水在他脸上留下多条沟壑。 那个在电视节目里幽默风趣的撒贝宁,也有脆弱的一面。 撒贝宁在广东湛江一个充满快乐的部队大院降生。 他的童年十分顽皮,用“闹腾”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 他曾经误碰高压电线,紧急送往医院抢救。 还带着一群小伙伴偷偷跑到部队的菜地里偷菜,甚至偷偷把大院里汽车的轮胎给放了气…… 他调皮捣蛋的事迹数都数不过来,还因为各种意外导致全身骨折了五次。 对于这个淘气的儿子,父母既心疼又无可奈何,但更多的是关爱。 在这样充满爱的家庭环境里,撒贝宁无拘无束、开心地成长。 撒贝宁的父母都在军队文工团工作,家里充满艺术氛围,他们经常一起排练节目,举办“家庭晚会”,家里总是充满笑声。 妈妈在音乐方面的天赋对撒贝宁影响很大,为他以后走上艺术道路打下了基础。 小学毕业考初中时,撒贝宁差了0.5分,没能进入重点中学。 看到儿子心情不好,父母没有批评他,而是带着他出去旅行,放松心情。 六岁半的时候,撒贝宁因为太闹腾,被幼儿园委婉地劝退了,没办法,爸妈只好把他送回武汉,暂时住在姑妈家。 虽然他和妈妈分隔两地,妈妈的关心却一点都没少,经常打电话问他的情况,关心他的生活。 后来,爸妈工作调动回到武汉,撒贝宁又回到了自己家。 和别的家长不一样,撒贝宁的爸妈没怎么给他学习上的压力,更在意他是不是过得开心,而且特别支持他的艺术爱好。 撒贝宁也没让爸妈失望,他在演讲和唱歌方面都表现得特别出色。 他经常参加各种文艺表演,一点都不怕生,总是能拿到奖。 妈妈默默地关注着他每次的进步,细心地收集他从小到大的奖状和证书,连小学一年级的作业本都留着。 有一次,妈妈去北京出差,想看看儿子,就写信约好了见面的时间和地点。 撒贝宁忙着排练,结果把和母亲约好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 直到晚上他才猛然想起,赶紧跑到招待所,却发现招待所竟然停电了。 母亲独自一人坐在简陋的房间里,点着蜡烛在吃泡面,一直在等待他。 看到这一幕,撒贝宁再也忍不住,抱着母亲大声哭泣,他深深感受到父母的爱是那么无私和伟大。 高三那年,撒贝宁参加了北京大学的艺术冬令营,没想到竟然拿到了保送北大的名额。 他兴奋地跑回家,抱着父亲哭了起来,而母亲也在电话那头激动得不行。 考入北大后,撒贝宁的文艺天赋彻底爆发。 他积极参与学校里的各种活动,像是广播站、合唱团、话剧社,一个也没落下。 1998年,机会来了,他拿到了央视《今日说法》的主持工作。 刚开始,因为经验不足,他压力山大,甚至想过放弃。 但他咬牙坚持,慢慢地在节目中崭露头角,表现越来越出色。 节目要播出了,他才告诉爸妈自己进了央视。 父母知道后激动坏了,赶紧通知所有亲戚朋友,让他们到时候一定要看。 从那以后,守在电视机前看儿子的节目,就成了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 撒贝宁事业越来越成功,但工作也越来越繁忙,能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 为了弥补对父母的愧疚,他决定把他们接到北京一起生活。 可是,现实情况并不如他所想,虽然住在一起了,但忙碌的工作让他无法抽出更多时间陪伴父母。 反而让两位老人在陌生的北京失去了熟悉的生活圈子和老朋友,生活变得更加孤独寂寞。 即便如此,他的母亲每次见到他,还是会体贴地说:“我们一切都好,你不用操心。” 2013年,撒贝宁的母亲突然脑溢血,情况非常紧急。 他经常因此感到内疚,觉得自己陪伴母亲的时间太少了,也后悔平时没有更多地表达对母亲的爱。母亲临终前对他说的一句话是:“不要感冒了。” “这句再平常不过的话,现在却是撒贝宁心里最重要的珍藏。他为了表达对妈妈的想念,始终留着妈妈的微信。结婚有了孩子,他总是立刻把这些喜讯分享给妈妈,即使知道永远不会收到任何回应……” 在《我是谁》这档节目里,他亲身经历哈萨克族牧民的生活,从中体会到久违的母爱温暖。 而在《出彩中国人》节目中,一位文工团奶奶演唱的歌曲,唤醒了他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也让他感到遗憾,当初没能真正理解母亲的梦想。 每一个温暖的拥抱,每一次涌上心头的美好回忆,都深深地烙印着他对母亲无尽的思念和难以弥补的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