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董袭莹小姐学了一句外语,她在30多页的博士论文致谢中,写了一句话“my family is my fortress”,我的家庭是我的堡垒,说的真对,这座堡垒给了她足够的支持、保护和安全感。 这几天舆论发酵,把她的家世背景查了个底朝天,端的是背景深厚。 其父母分别为国企高管和高校副院长,家族在医疗等领域有着广泛的人脉和资源,爷爷、姥爷、舅舅、姑姑等都是学界中人,导师也是学中翘楚。 在她的成长和学业、职业发展过程中,家庭利用这些资源为她铺路,10岁时的一幅画作,就出现在媒体上了,后来一路开挂,以最轻松、最省事、最省时的姿势,三级跳、四级跳,吃着火锅唱着歌,从 “水校” 巴纳德学院经济学专业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再通过家庭关系和推荐信,如愿以偿进入协和医学院的“4 + 4”项目、几年时间走完了寒门子弟十几年的医学博士之路。 显然,她是不会站手术台的,按照家族对她的发展规划,她有经济、医学背景后,很快会转管理,走行政,未来会被压担子,领导一众博士、主任医师,成为专业技术型领导。 单看她的履历,当然光鲜亮丽,经历完整,殊不知,她的英语只怕也说的不顺溜,不过,人家有一句话说的好——“my family is my fortress”。 面对“4+4”,国内的寒门子弟没有这样的家庭背景和资源“fortress”,只能通过自身努力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去竞争有限的名校名额,申请难度极大,能侥幸雀屏中选,也是凤毛麟角。 令吃瓜群众瞠目结舌的是:董袭莹的父母并非医学专业,却能赫然列于学术致谢名单,这里面有没有利益交换?董竟然能在未拿到规培证时成为《膀胱癌临床治疗指南》的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有母亲同事为通讯作者,其博士论文也获得院士团队支持。 结果30多页的论文质量饱受质疑仍能顺利通过,不知有无进行过盲审?有没有达到论文发表的硬性要求? 寒门子弟在读博时,缺乏人脉和资源支持,只能硬碰硬的坐冷板凳,一点点啃,还要面对导师的指挥,甚至苛责。 从董的家世背景上,小导师在她面前,估计都要弯腰驼背的,不然难以解释为何有两个主任医师要为她背书,她还是指南的一作。 指南是国内医生们对照着操作的,她这个赵括不如的南郭先生,竟然能指挥两位业内大咖完成,这家族的堡垒,真是发挥了堡垒作用,人挡杀人,佛挡杀佛啊。 在职业发展上,董也厉害,能将本该3年的规培压缩至1年,可以不按规定轮转科室,在手术中出现失误后丝毫不受影响,若不是肖飞原配奋力一击,投鼠伤器,这董小姐三转两跳,肯定就以海归精英、协和博士的身份顺利转型了,后面家族继续托举,未来不可限量。 和她曾经同行的寒门子弟,不过是她的垫脚石,跳三跳,也看不见她的尾灯啊。 董袭莹的“捷径”案例,之所以引起轰动,让人瞠目结舌,又愤愤不平,还是因为特权阶层利用资源和关系,破坏了社会公平、正义,让教育和医疗这两个底线行业的正常环境蒙羞,也给国人带去了惶恐。 网友们实在是心疼学医14年的正规军啊!董小姐这样的多面手、学术妲己很可能会成为领导啊,指挥这些正规军啊,如果行业有事,她能行么? 朋友说,他家有学医的孩子,看到协和这样的操作,真的是心都要碎了。我们老百姓的孩子日夜学习,没有寒暑假的学十几年,上班依然是牛马,那些医阀们的后代早就把持着核心岗位。家长早就给她们铺好了路,看看这次能不能撼动几个学阀学霸吧? 昨天,国家卫健委已经表示了关注,成立了调查组,希望此事不要不了了之,能有一个让老百姓满意的结果。 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讨论,也有助于推动相关制度的完善和改革,以保障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