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第一季),规模宏大、脉络清晰、人物鲜活、富有理想的精彩古装剧!(中)

首席评录官 2024-10-06 00:55:26

陈萍萍回京见范闲,各方势力安插在鉴查院的人员一起杀陈,被贴身保护陈的主办“影子”全灭。

陈召集各处主办,宣布范闲为下一任院长,主办朱格、言若海心有不服。

南庆北齐和谈,南庆派往北齐的谍报网头领言冰云(言若海之子)被抓,庆帝同意用肖恩和司理理交换。

庆帝举办夜宴,北齐文坛泰斗庄墨韩(评录官:这是庄子墨子韩非子合于一人么。。。)污蔑范闲所做的《登高》抄袭他先师。

范闲当场醉酒诗百篇,当听到范闲开篇第一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评录官忍不住喝道,壮哉,我大唐盛世,伟哉,我盛世大唐!

之后的诗词,评录官觉得,每一字都千钧之力直击心魄,每一句都令人激动热血沸腾,每一篇都不知不觉热泪盈眶!

汉字的魅力魔力尽情绽放,天人合一,从灵魂最深的细微之处,到宇宙洪荒的浩瀚无垠,五千年文明古国的诗词精髓,巅峰之作,荟萃一堂,满座皆惊,如痴如醉,包括庆帝在内的全部人都傻了。

范闲一夜成名,谓为仙人,冠绝天下。

夜宴之后,范闲装醉返家,在五竹、王万年帮助下,夜闯皇宫,五竹拖住九品高手洪四庠,范闲找到母亲放在太后枕头下面的钥匙,想用这把钥匙打开那个神秘的箱子。

无意间,听到长公主和庄墨韩对话,原来肖恩是庄墨韩的弟弟,难怪庄墨韩在夜宴上污蔑范抄袭,这是长公主和他的交易,毁去范的名声,接着取消婚约。

当年澹州刺杀和牛栏街刺杀,主谋都是长公主,她不想自己掌管的内库财权,在范闲和林婉儿结婚后,被皇上交给范闲。

不料离开时被九品侍卫燕小乙发现,在翻越墙头时,幸好钥匙挡住了最后一剑。

范和五竹用钥匙打开箱子,上面是笔记本电脑和给五竹的信,中间是挺巴雷特狙击枪!

下面是给范闲的信,由此,范闲知道了很多很多,比如穿越的真相、人类文明的轮回,比如他娘拔过皇上的胡子。。。

信中还提示,去皇家别院,可以了解更多信息。

接下来假装太监,和林婉儿一起入宫,把赝品钥匙放回太后枕头下。

范闲和五竹再去皇家别院,遇到九品箭手燕小乙。

庆帝以婚事要挟,范闲出使北齐,用肖恩、司理理交换言冰云,一番经历后,和大宗师苦荷的九品弟子海棠朵朵有了兄弟般的情谊。

为了让肖恩说出神庙的秘密,陈萍萍提前布局,让肖恩误以为范闲是他孙子。

从而肖恩临终前告诉范闲,他和苦荷一路北上,在极寒之地寻找神庙以及叶轻眉背着个神秘箱子从神庙里出来之事。

而肖恩真正的孙子言冰云,被陈萍萍多年前布局,变成了效忠南庆、仇恨北齐的鉴查院密探头目。

范闲凭借过人的智谋与勇武,利用北齐高层,包括太后和小皇帝战豆豆、大将上杉虎和锦衣卫首领沈重等的内部矛盾完成使命。

最后导致上杉虎为义父肖恩报仇杀了沈重,并整合谍报网,查处震动朝野的内库走私案,原来长公主表面和太子联合,实则和二皇子一伙。

离开北齐前,范闲到庄墨韩家,告诉他肖恩死讯,庄墨韩也为之前诬陷范闲而鞠躬道歉。

他自己也已油尽灯枯,范闲走后,当夜病故,临终把代表一生成就的一大车书托海棠朵朵转交给了范闲。

第一季的最后一集,在范闲、言冰云返回南庆的路上,二皇子身边的谢必安突然赶来,给了范闲和言冰云每人一封信,威胁利诱两人归顺二皇子。

次日早上,范闲拒绝归顺,谢必安准备杀人灭口,这时言冰云突然拔剑刺入范闲身体,范闲一脸惊愕的倒地,第一季终。

评录官认为,那个夜晚,言冰云和范闲交换信件,彼此更加信任,最后那剑应该是两人设计好的,为了范闲的诈死脱身。事实如何,待第二季分解。

三、人物演绎鲜活。

剧本人物塑造相当成功,有血有肉,立体鲜活,特色鲜明,带着强烈的个人风格。

导演选角定位极其准确,一众云集的老戏骨和新生派,角色融入到位,张力十足,魅力无穷,让人印象极深。

以上两者合一,使得剧集的主线支线完美展开,情节饱满,精彩纷呈。

首先,陈道明饰演的庆帝。

陈道明已经是一个传奇,他的戏,他的风骨,他的人品,让他在影视界有着极高的威望。

评录官多年来对他敬仰有加,更难的是,印象里他没参与过烂片,单就这点,试问影视界还有谁?

本剧里,深谙帝王心术的他披头散发,衣冠不整,却不怒自威,看穿一切。

不需文武百官跪拜,不用龙袍龙椅装饰,却君临天下,帝王之气激荡四溢。

比如,他和梅执礼的一个场景。梅执礼(李建义 饰)一进内殿,眼神飘忽躲闪,进殿的道路曲折悠长,也在映射庆帝深不可测的内心。

进去后,庆帝让梅执礼坐下,并赏赐给他蜜浆,跟他闲聊往事,笑说君臣一场,会让梅执礼平安的告老还乡。

梅执礼放心了,快离开内殿的时候松了松帽檐,拿下了自己的官帽,以为皇帝放过他了。

谁知道皇帝一边写字,一边轻描淡写的吩咐公公,让鉴查院弄出一个马贼截杀的假象,还是要让梅执礼死,突显出庆帝内心让人战栗的多变和不念旧情的毒辣。

梅执礼从初见庆帝的不安惶恐,到面临质问的绝望崩溃,再到得到原谅的轻松释然,展现完美。

这段对话也看出了庆帝对梅执礼起杀心的真正原因,不仅因为审案不公,偏向于太子,更因为之前帮助太子暗中调查滕梓荆,庆帝最反感的就是大臣和太子结党营私。

0 阅读:2
首席评录官

首席评录官

篇篇原创,静心感受文图。 字字用心,畅享精彩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