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袭莹事件最近闹得沸沸扬扬,国家卫健委也介入调查,肖飞出轨多人已经不是普通的桃色事件,这事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医疗系统“权贵跳板化”的深层病灶。 说实话,医学教育创新的初衷不应被特权侵蚀,患者的生命安全更不能成为利益交换的代价。试想,没有背景的传统医学生需经历至少8+3,而董袭莹只通过“4+4”模式仅用4年获得博士学位,且规培时间从3年缩短至1年,这种“速成”路径真的能积累足够的临床经验吗? 老百姓最质疑的是医学教育是否公平?在我看来,教育和医疗是不能被特权左右的底线,北京协和医学院推行的“4+4”模式(4年非医学本科+4年医学教育)旨在培养跨学科医学人才,不少网友发文称:董袭莹的履历暴露了该模式在选拔标准、培养质量和监督机制上的多重问题! 第一是选拔标准模糊化!董袭莹本科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学院(独立学院,非哥大主校)经济学专业,而协和“4+4”项目要求申请者来自“世界前50大学”或“美国文理学院前10”。巴纳德学院的含金量是否符合这一标准存疑,且其经济学背景与医学所需的理工科基础存在明显偏差。 二是博士论文是否符合要求?其博士论文《跨模态图像融合技术在医疗影像分析中的研究》被指正文仅30页,研究方向与骨科导师专业脱节,且知网已下架;27篇SCI论文中26篇通讯作者为其父母(国企高管与高校教授),存在学术“近亲繁殖”嫌疑。 三是是否存在特权干预与系统性腐败?有网友质疑董袭莹的履历存在“资源代际传递”与权力寻租!说“政—商—学”交织的背景,被推测为其跨越医学门槛提供了隐性助力;再就是董袭莹在协和规培期间,本应轮转脊柱外科,却通过导师肖飞的关系留在胸外科,规避制度要求。此举不仅破坏公平性,更直接关联到手术操作失误引发的医疗事故(如四级肺癌手术中患者被晾40分钟)。 有细心的网友更是直言不讳,说协和医学院对董袭莹论文问题未启动调查,中日友好医院仅删除官网宣传,未公开处理董袭莹,这种“断尾求生”式应对,是否折射出医疗系统对特权阶层的纵容? 一石激起千层浪,国家卫健委介入调查,相信一定会水落石出,莫让隐形的特权玷污了神圣的医学殿堂!中日医院肖飞 肖飞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