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为什么大家能接受华为的高端却不能接受小米的高价? 当小米14 Ultra以699

为什么大家能接受华为的高端却不能接受小米的高价? 当小米14 Ultra以6999元的定价亮相时,评论区总会出现这样的声音:"这个价格为什么不买华为?"这种消费者心理的割裂感,折射出中国手机市场最现实的生存法则:高端市场的门票不是参数表能换来的,而是需要技术信仰的长期浇灌。 华为的高端化从来不是一蹴而就。从2013年Ascend P6首次冲击3000元档遭遇质疑,到Mate7通过麒麟芯片和商务定位撕开突破口,再到Mate40系列站稳7000元价位,这个过程经历了整整三代处理器的迭代、四次影像系统的颠覆,以及无数次供应链危机的打磨。这种持续十年的技术叙事,让消费者形成了"买华为等于投资中国核心技术"的隐性认知。即便在5G芯片受限时期,华为依然能通过XMAGE影像、昆仑玻璃等自研组件维持高端形象,这种技术沉淀形成的信任感,是参数表永远无法量化的资产。 反观小米,性价比的原始基因既是助力也是枷锁。当"1999元旗舰杀手"的标签深入人心,消费者自然会用放大镜审视高价产品的技术成色。MIUI系统迭代时预装软件的争议、澎湃芯片量产进度的一再延迟,这些细节都在消耗用户的信任资本。更关键的是,在骁龙8系芯片成为行业标配的当下,小米始终缺乏像麒麟芯片之于华为、A系列芯片之于苹果那样的独占性技术符号。即便堆料再猛,消费者看到的依然是个"顶配组装方案"。 这种认知差异在危机时刻尤为明显。华为遭遇制裁时,用户自发形成"买华为就是支持国产"的消费共识,而小米11系列遭遇烧主板危机时,舆论场却是铺天盖地的"参数机翻车"嘲讽。这种双重标准背后,本质是用户对技术主导型品牌和供应链整合型品牌的不同宽容度——人们允许自研技术企业试错,却很难接受组装方案出现重大缺陷。 当然,小米并非没有破局的机会。折叠屏领域的持续投入、汽车生态的跨界联动,都在拓宽技术叙事的维度。但想要真正打破"高价质疑",或许需要一场类似华为Mate7那样标志性的技术突围。毕竟在高端市场,用户买的从来不是手机,而是对技术话语权的认同。当某天小米新机发布时,人们讨论的不再是"用了什么芯片",而是"创造了什么芯片",这场高端化的长征才算真正启程。

评论列表

飚风
飚风 21
2025-05-03 21:47
一个靠偷起家的企业,大家认为他好
用户18xxx81
用户18xxx81 18
2025-05-04 01:06
不敢状告美国高通英伟达镁光安卓等公司的专利却屡屡花钱不厌其烦状告中国专利局状告华为!这逻辑的背后其实是中国人比较宽容!

落下 回复 05-04 10:10
而且申请无效的专利还是某米永远用不上的基站载波聚合专利,也不知道是做了哪个国外厂商的手套。[抠鼻]

清风
清风 10
2025-05-04 00:09
早拉黑小偷公司了!
修改
修改 6
2025-05-04 06:36
一个小偷品牌,物以类聚,用的人也是这种类型。
夜玄
夜玄 3
2025-05-04 11:44
这下偷不了格力华为了,还偷不了海尔么
专治菊花桑
专治菊花桑 3
2025-05-04 09:15
菊花水军勾结境外势力,只要与其相冲的行业,逮住谁黑谁,从而获得行业百草枯的美名,其目的是扰乱国内市场,给犹太资本当马前卒从而获取利益。

晚来风 回复 05-04 10:16
桑之类名称,不都是小鬼子代名词?!难怪会说这样的话

中国海参崴 回复 05-04 09:22
华为是和加拿大勾结,不是犹太吧?

人马座卯兔
人马座卯兔 3
2025-05-04 11:09
关键是高端吗?能复制的高端还是高端吗?没有核心技术哪里有高端。高端如果靠组装谁等能造还是高端吗?高端靠堆料吗?
用户10xxx40
用户10xxx40 3
2025-05-04 10:51
华为收紧专利了,看谁技术降级吧。
品智
品智 2
2025-05-04 09:59
因为遥遥领先
用户10xxx20
用户10xxx20 2
2025-05-04 10:56
高端在于稀缺性质,唯一性质。毕竟买高端商品的人不希望买了之后谁都有,什么价位都能做出一样的东西。
夜玄
夜玄 1
2025-05-04 11:43
轻松拿捏,物以类聚,无恶不作,毫无下限!要不然怎么做得出来?
哈啦啦贡多
哈啦啦贡多
2025-05-04 12:17
买小米的钱都被老外赚走了!中国人只赚个组装费!
用户20xxx25
用户20xxx25
2025-05-04 12:29
毕竟是连撤8个升级包的手机
我爱我的祖国
我爱我的祖国
2025-05-04 12:26
偷米法务部水务司字研科速度与信仰办公室洗地三组第二副组长(偷米总工待遇,相当于高级知识分子)到此一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