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民国时期自贡盐井的梯形龙骨车,实为传统龙骨车的改良版,其核心特征在于传动装置的梯

民国时期自贡盐井的梯形龙骨车,实为传统龙骨车的改良版,其核心特征在于传动装置的梯形设计。这种装置由木质梯形框架(高2.5米、宽1.8米)、双轮联动系统(直径1.2米的平轮与立轮垂直咬合)和链式水斗(每节斗容5升,共36节)组成,形成“人”字形力学结构。相较于普通龙骨车,梯形龙骨车的扭矩输出提升40%,可将卤水提升至15米高度,适应自贡盐场复杂的山地地形。 1930年代前,每台龙骨车需4-6名苦力踩踏踏板,每日提卤约800担(40吨),人均消耗热量达4500大卡。1935年引入“牛转龙骨车”,通过齿轮组将牛力转化为圆周运动,效率提升3倍,日提卤量达2400担(120吨),但需配置3头牛轮换作业。1940年李四友堂盐号试验蒸汽机驱动,动力输出达5马力,提卤效率再增5倍,但因燃料成本过高未能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