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民国时期自贡盐井的木质井架(天车)高达30米,由直径30厘米的楠木榫卯而成,其结

民国时期自贡盐井的木质井架(天车)高达30米,由直径30厘米的楠木榫卯而成,其结构灵感源自宋代“卓筒井”技术。天车工位于天车顶部,负责操控“天辊”与“地辊”,通过竹篾的收放控制钻头深度。其技术门槛极高,需具备“听声辨位”能力,通过钻头撞击岩层的声音判断地质结构。 苦力将卤水挑入“过高水窝”——这是一种木质漏斗状装置,利用15度倾斜的竹笕管道,通过重力加速卤水流动。每处“过高水窝”需3-5名苦力接力挑运,每人每日需负重2000斤。加速后的卤水经竹笕网络自流至灶房,竹笕总长超过100公里,密封性通过竹节间的油灰实现,其承压能力达0.5MP苦力每日工作16小时,往返挑卤40余次,行走距离达30公里。1935年《自贡盐工调查报告》显示,其日均热量摄入仅2200大卡,低于重体力劳动需求的40%。苦力日薪0.2-0.3元,仅为技术工匠(如火匠日薪0.8元)的四分之一。竹笕管道易因腐蚀破裂,1937年统计显示,每年约有12%的苦力因卤水烫伤或高空坠落致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