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分娩之痛是很多准妈妈迎接新生命时“难以承受之痛”。从医学疼痛程度(0-10级)划分看,分娩之痛最厉害时能达到7-8级。社交媒体上,有人描述“开四指的时候还能勉强说话、走路,开六指就好像有人拿长钉子往屁股上扎,开十指就是疼晕过去再疼醒过来”。但随着椎管内神经阻滞技术的发展,对产妇实施“无痛分娩”镇痛管理,已能有效缓解这种痛苦。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江苏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去年7月1日起将“椎管内分娩镇痛”纳入医保甲类支付范围,不仅切实减轻了孕产妇的经济负担,更彰显了医保政策对女性健康的人文关怀,有力推动了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
南京的潘女士就是这项政策的受益者之一。她回忆道:“刚开始的宫缩靠深呼吸还能坚持住,还能趁着宫缩间隙喝奶茶,(宫口)开到两指,全身毛孔竖起来,已经疼得快无法呼吸……”,幸运的是,经医生评估后,她顺利打上了“无痛”。麻醉针从腰椎扎进去,“跟宫缩比起来这点疼差远了”。短短几分钟后,就感觉“重获新生,生宝宝也有力气了”。
“以前很多准妈妈产前会咨询无痛分娩,但最终选择这项服务的还是少部分,江苏医保局把无痛分娩纳入医保后,2000多元费用全部纳入医保报销,目前我们医院分娩镇痛服务普及率已经达到90%以上。”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介绍说,“医保报销政策让生产费用更亲民,也让准妈妈们生产过程更轻松。”
自政策实施以来,江苏省分娩镇痛率显著提升。截至今年3月仅9个月时间,全省就有7.9万例产妇享受到了这项政策红利,同比增长了70%。下一步,江苏将会持续完善生育医疗保障体系,让更多准妈妈享有安全、舒适的分娩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