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比利时青年罗格尔即将被德军执行绞刑,国王亲自向德军求情,但德军却丝毫不给面子。没想到关键时刻,一名中国女子却挺身而出救下了他! 这名女子就是被称为“中国女辛德勒”的钱秀玲。 (信息来源:2022年08月19日 中国侨网——曾拯救百余人生命,她却说“忘记我”) 二战时的比利时,钱秀玲这个名字几乎等同于希望,她不是士兵,也不是政治家,而是一个普通的医生妻子,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和丈夫格利高里·德·佩令吉一起在埃尔伯蒙村经营一家小诊所,日子过得平淡而安稳。 然而,好景不长,战争爆发了,1940年,德国军队入侵并占领了比利时,平静的埃尔伯蒙村也未能逃脱被占领的命运。 钱秀玲小时候在江苏宜兴一个殷实富裕的家庭长大,优越的教育条件和开明的家庭氛围,培养了她自立自强的个性,她梦想着成为像居里夫人那样杰出的科学家,因此不远万里来到比利时求学,最终在著名的鲁汶大学取得了化学和物理学的双博士学位。 夫妻俩婚后打算回国工作,为国家出一份力,然而战争突然爆发,让他们回国的计划暂时无法实现。 命运开始运转,钱秀玲的人生迎来转折,当地抵抗组织成员罗格尔因为破坏德军的铁路遭到逮捕,面临被处以绞刑的命运,感到无助和绝望的村民们寄希望于钱秀玲夫妇,恳求他们能够设法营救罗格尔。 罗格尔的父母无比伤心,他们的模样深深触动了钱秀玲,她心里下定决心,一定要竭尽全力,想方设法去拯救罗格尔,不能让这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逝去。 在思索对策时,钱秀玲的记忆中浮现出堂兄钱卓伦的身影,这位曾在南京担任军事顾问的亲人,与当时主管比利时军事的德国将军法肯豪森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她至今珍藏着一张堂兄寄来的照片,画面中钱卓伦与法肯豪森并肩而站,神情融洽,这段不同寻常的交情,可能是她眼下唯一能够依靠的转机了。 得知罗格尔面临困境,钱秀玲立刻给身在布鲁塞尔的堂兄发了电报,告知紧急情况,她顾不上休息,带上珍藏的照片和全村三百多户人家的联名请愿书,火速赶往比利时首都。 在那里,她见到法肯豪森将军并阐明情况,将军被她拯救罗格尔的坚定信念所深深触动,于是罗格尔重获自由,钱秀玲之名亦渐为比利时民众所知。 这只是一个开端,钱秀玲的勇敢行为使她成为比利时人心中的英雄,越来越多的人向她寻求帮助,1944年,艾克兴镇有96名年轻人因为盖世太保遇害事件遭到逮捕,他们的命运岌岌可危。 怀孕在身的钱秀玲,为了拯救96名无辜的年轻人,再一次勇敢地向法肯豪森求助,她的努力最终促成了这些年轻人的获救,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 战争结束后,法肯豪森被当作战犯抓了起来,这时候,当年受到他帮助的钱秀玲挺身而出,为他辩护,面对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她毫不畏惧,四处奔波搜集证据,竭尽全力帮助法肯豪森减轻刑罚,最终促成了他的提前释放。 钱秀玲没有忘记那位德国将军的恩情,这位将军曾经帮助过她,也在危难时刻展现了人性的光辉,所以她决定用自己的方式报答他。 钱秀玲的传奇故事并没有随着战争结束而画上句号,战后,她选择继续留在比利时生活,开设了一家中国餐馆,并且创办了一所中文学校,积极推动中比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虽然她曾三次回到家乡,却从未向家人提及自己在战争时期所做出的英勇壮举。 战争是残酷的,但人性是有光辉的,钱秀玲和法肯豪森的故事,不禁让我们去思考,在历史的大潮中,个人的选择究竟能有多大的作用?究竟是何种力量,能够跨越国家、民族与意识形态的重重藩篱,将命运迥异的人们紧密地联结起来呢? 我们为钱秀玲的壮举所感动,更为她在特殊时代背景下的选择所折服,她让我们相信,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人性的光辉依然可以闪耀,个人的力量也可以改变历史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