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郑庄公射向周天子的那一箭,射中与否其实已经不重要了,那一箭射向的不是天子本身,而

郑庄公射向周天子的那一箭,射中与否其实已经不重要了,那一箭射向的不是天子本身,而是整个朝廷的尊严,天子的尊严;甚至可以说,郑庄公那一箭也射向了自己的眉心。 郑庄公他自己也是姬姓诸侯,他的存在就是朝廷的延伸。 当年郑国护送周平王东迁时,郑武公腰间的玉佩还系着周王赏赐的赤绶。谁能想到三代之后,这个"王师护卫"的后代,会把箭头对准自家老板的龙袍?史书记载祝聃射中周桓王肩膀时,郑庄公慌忙喝止追击,可那支插在周天子肩头的箭,早把周朝的礼法射成了筛子。 最讽刺的是郑庄公的生存法则。他一边派兵抢收王畿的麦子,转头又亲自捧着药膏去慰问周桓王;白天在虎牢关外和宋卫联军厮杀,晚上还要给洛阳递奏章自称"忠贞不贰"。这种精分操作像极了现代职场——白天在甲方爸爸面前装孙子,晚上回公司骂甲方是傻X。只不过他玩的不是PPT,而是真刀真枪的诸侯争霸。 周郑交质那会儿,郑庄公把儿子忽送去洛阳当人质,转头就在新郑城头挂起"勤王护驾"的大旗。这骚操作好比员工绑架老板儿子,还嚷嚷着要替老板看家护院。周王室被迫吞下这口黄连,等于向全天下宣布:天子威严就值个质子价。 更魔幻的是郑庄公的结局。他死后不到二十年,郑国就陷入五公子夺位的乱局,当年被他收拾得服服帖帖的宋国,反过来把郑国按在地上摩擦。当年射向周天子的箭,最终调转箭头扎进了自家祠堂——他的子孙们为了争权,把老爹攒下的基业拆得七零八落。 要说郑庄公这辈子最大的败笔,就是把"挟天子以令诸侯"玩成了行为艺术。他既想当规则的破坏者,又要装礼法的卫道士,结果活成春秋初年最大的行为矛盾体。看看他给儿子忽留的烂摊子:朝堂上卿大夫虎视眈眈,列强环伺虎视眈眈,连当年被他当枪使的齐鲁两国,都开始惦记郑国的粮仓。